Anda di halaman 1dari 9

 父性的觉醒

  对于女性来说,并不是天生就具有伟大的“母性”和优秀的育儿能力的,同样,男性

也不可能天生便具有“父性”。母亲怀孕后就可以确认宝宝的存在,而父亲则无法做到这一

点。而且,母亲通过“十月怀胎”、生产以及哺乳来培养“母性”,可是父亲却没有这样的

机会。

  ◎让父亲看胎儿的样子

  因为父亲缺少自然培养“父性”的机会,那么作为妻子,就要想办法帮助丈夫培养“

父性”,让“父性”在丈夫的心中萌芽。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父亲观看胎儿的 4D 超声波图像。通过先进的超声波检测设备,我

们可以像看电影一样看到母亲肚子里胎儿的一举一动。而 2D 的图像只是胎儿的静止断面图,

很难让人切身感受到“胎儿是有生命的”。

  ◎看胎儿的 4D 超声波图像,还能增强母亲的母性

  对于母亲来说,通过 4D 超声波图像看到自己体内胎儿的一举一动,当然是一个令人感

动的时刻。母亲看到腹中胎儿的具体形态后,就想和他说话,产生与胎儿进行交流的冲动。

根据我所做的心理检查的结果,当母亲看到自己胎儿的 4D 超声波图像后,母性和对胎儿的

爱都会增加。

  怀孕 4 个月左右,胎儿的各个内脏就基本发育完全,已经初步具备人的外形。怀孕 5 个

月后,胎儿就开始动起来了,这就是所谓的“胎动”。
  我认为观察胎儿表情的最佳时机就是怀孕 22~35 周左右,怀孕 22 周,胎儿的表情就

开始丰富起来,看到他们如此可爱的表情,也许您会情不自禁地想和他们说几句话。

  母亲的声音

  也许您会认为光线微弱的子宫内是个静谧的地方,那您就错了。曾有科学家将微型麦克

风送入孕妇子宫内,以测量子宫内的声音状况。结果表明,子宫内的平均音量为 85 分贝

(心脏每跳动一次,音量可达到 95 分贝)。这样的音量已经相当吵闹,好比交通繁忙的道

路。这样的音量通过羊水传递到胎儿的耳朵中时,依然能达到 60~75 分贝。这也相当于普通

谈话或者吸尘器工作时的音量。由此可见,子宫中的胎儿大部分时间都被包围在“噪音”之

中。

  ◎6 个月大的胎儿所具有的听力

  孕妇妊娠后期,胎儿会对较大的声音作出反应,有时甚至会踢母亲的肚子。以前,人们

认为胎儿无法自己感受声音,当母亲听到较大的声音后,会分泌一种叫做肾上腺素的兴奋

物质,这种物质通过血液、胎盘传递给胎儿,从而使胎儿对较大的声音作出反应。

  但是现在,科学家们否定了上述说法,他们认为胎儿自身就可以对声音作出反应。胎儿

耳朵的构造(从外耳到内耳),大约在妊娠 6 个月时就已经基本发育完全,此时已经可以

感受到声音。8 个月大的胎儿,就可以对音调以及音量的变化作出反应。

  ◎心跳声对胎儿来说就是噪音
  曾经有一段时期,非常流行给刚出生的婴儿听心脏跳动的声音。但是,像心跳这种连续

不断的、有节奏的声音,对于胎儿来说,已经听得够多了,实际上就像噪音一样,并不具有

什么特殊的意义。

  除了心脏跳动的声音之外,肚子中的胎儿经常听到的声音还有母亲的说话声。母亲在说

话的时候,声音从气管传导到肺部,再由肌肉、骨骼等传导到子宫。但是,胎儿通过羊水所

听到的声音,与在体外所听到的声音是存在很大差异的,也就是说,胎儿出生前与出生后

所听到的母亲的说话声音,从“音质”上讲是不同的。

  尽管如此,婴儿在出生几个小时之后,便可以分辨出自己母亲的声音。因为,虽然“音

质”不同,但宝宝对母亲的说话方式、特征已经了如指掌了。

  ◎对于胎儿来说,母亲说话的声音像歌声。

  曾有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胎儿能够听到并且记住母亲的声音,出生后便能辨别自己

母亲的声音。

  2003 年,加拿大皇后大学的凯斯莱富斯基博士等人进行了一项实验,他们找到 30 名

怀孕 8 个月的孕妇,然后让这些孕妇每天大声朗读同一篇童话,并坚持 5~6 周时间。等这

些孕妇生产后,在产后的第三天,再让母亲和其他女性为宝宝朗读同一篇童话,结果宝宝

显然对自己母亲的声音更感兴趣。胎儿在母亲的子宫中曾反复听母亲朗读那篇童话,胎儿已

经记住了母亲声音的特征。

  有趣的是,在妊娠过程中曾反复给胎儿朗读童话的母亲,当宝宝出生后,母亲用哼唱

的方式唱出那篇童话时,竟然也引起了宝宝的兴趣,其反应和听朗读童话时完全一样。
  胎儿认为母亲的声音是有旋律的,像唱歌一样,胎儿会记住母亲声音的高低、强弱、节

拍等。

  孕妇的声音在传达到胎儿之前,会经过气管、肌肉、骨骼、羊水等的层层过滤,结果胎儿

只能从声音的强弱、语调的高低等轮廓性的特征来记忆母亲的声音,他们区分自己母亲的声

音还是其他女性的声音时,也以这个总体特征为基础。

  ◎宝宝可以记住听过的音乐

  从妊娠后期到生产的这段时间内,如果胎儿听过某段乐曲,那么出生后 1 岁左右时,

他们还会记得这首曲子。

  几乎所有的宝宝并不挑剔音乐的类型和风格,他们只对胎儿时期经常听到的音乐感兴

趣。如果拿同种类型的其他曲子给宝宝听,只要他们以前没听过,就不会表示出任何兴趣。

  宝宝在胎儿时期就已经能够理解、记忆音乐了,而且,在母体中经常听到的音乐,也是

出生后他们喜欢的音乐。

  ◎胎教不要局限于莫扎特等大音乐家的音乐

  我们经常能听到有人说:“莫扎特等音乐大师的古典音乐最适合胎教。”可是,至今我

们并未找到能够证明这一说法的有力证据。而且,有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即使是古典音乐

以外的其他音乐,同样可以提高胎儿大脑的活力,特别是提高侧脑叶的活力。
  实际上,与其说音乐对胎儿有好处,倒不如说母亲在听音乐的时候感到放松、心情舒畅

这一点更有意义。只要是母亲喜欢的乐曲,古典音乐也好,爵士音乐也罢,即便是牙买加音

乐、舞曲等,对母子都会有好处。不过,音量过大、刺激性强的摇滚乐恐怕不太适合胎教。

宝宝为什么哭?

  安稳地、香甜地睡着的宝宝就像天使一般惹人喜爱,可是,一旦哭闹起来,宝宝就会变

身成为一个小小的恶魔。面对宝宝无休无止、似乎用尽全身力气的大哭,任何一位母亲或父

亲都会感到无比头痛。

  “宝宝哪里痛吗?”“是不是生病了?”“为什么哭个不停呢?”……

  把哭闹的宝宝抱在怀里、轻轻地摇晃、想尽办法安慰他们,可依然无法让他们的哭声停

下来,这时,父母难免会感到急躁和不安。也许有的母亲会想:我真的适合做母亲吗?甚至

失去做母亲的信心。尤其是初为人母的女性,更容易产生这样的困惑。

  要耐心地和宝宝相处,在相处的过程中,相信您和宝宝之间的相互了解一定会越来越

深入。

  ◎宝宝通过哭泣来保护自己

  当宝宝感到疼痛或患病时,会通过哭声向父母求救(这种情况下,一般为尖锐、剧烈的

哭声),但通常情况下,宝宝只是通过哭声告诉大人“我肚子饿了”、“困了”、“尿布脏

了”等“小状况”。
  宝宝用哭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要求,想让大人帮助自己尽快摆脱“麻烦”,可以说这

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而且非常有效。对于刚出生的宝宝来说,这也是他们与大人交流的

唯一方式。

  放声大哭,是宝宝吸引大人注意的手段,通知大人自己有事需要帮忙。几乎所有人都不

会对婴儿的哭泣置之不理,尤其是父母对自己的宝宝,一定是“随哭随到”。一旦要求得到

满足,宝宝就会露出笑容。

  ◎哭声可以表达 5 种心情

  我所在的长崎大学医学系的研究小组,曾经找到 20 名志愿者,她们都是生产不久的母

亲,我们到她们家中观察婴儿的哭声以及当时的状况,并对情况进行了详细记录。然后将婴

儿的哭声与当时的状况进行比较分析,我们想知道婴儿在撒娇、饥饿、困倦等各种状况下所

发出的哭声是否存在差异。

  经过分析,我们发现婴儿在“撒娇”、“生气”、“饥饿”、“困倦”、“难过”等不同

心情状态下,所发出的哭声是不同的。声音的高低(频率变化)及其变化模式、强弱(音量

变化)及其变化模式、速度等都是不同的。

  我们收集了婴儿“撒娇”、“生气”、“饥饿”、“困倦”、“难过”等不同心情状态下

的哭声,并根据这些哭声的特征,研发出可以自动判别婴儿哭泣理由的程序。这一程序的准

确率为 66%(是盲目判断的准确率的 3 倍),基本上可以判读婴儿哭泣时的心情。目前,我

们正准备将其应用在育儿和临床领域。

  ◎“撒娇”时哭声的特征
  “抱抱我吧!”“好无聊啊!”当宝宝想向父母撒娇时,发出的哭声比较高(与“困

倦”、“难过”时的哭声相比)。也许因为他们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所以这

种情况下的哭泣大多不会流出眼泪来。

  ◎“生气”时哭声的特征

  当“没有找到好玩的玩具”、“尿布湿了,很难受”的时候,宝宝就会“生气”甚至“

发怒”,此时发出的哭声与“撒娇”时的哭声相比,声音更高,而且尖锐、刺耳。通俗地形

容,就像被火烫到似的。另外,也许是过于亢奋的原因,有时也会产生反作用,所以时而也

会夹杂一些低音。

  ◎“饥饿”时哭声的特征

  当宝宝肚子饿了,想吃奶的时候,发出的哭声大多混有“m”音。此时宝宝的哭声中,

大多伴有类似“manma”、“ma-ma”的呼唤声。有趣的是,不管说什么语言的国家,婴儿时

期饥饿的时候,大多都会发出混有“m”音的哭声。

  ◎“困倦”、“难过”时哭声的特征

  宝宝“困倦”、“想睡觉”时的哭声,比“撒娇”时的哭声稍微低沉一点。当因为“妈

妈不见了”、“妈妈都不抱我”而感到“难过”时,宝宝的哭声还要更加低沉一些。

  ◎宝宝哭时也很可爱

  对初为人母、初为人父的年轻夫妇来说,刚开始和宝宝“打交道”时,想通过哭声判断

宝宝的心情,也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不要失去信心,只要有足够的耐心,经常测量宝
宝的体温,观察他们的尿布,通过抱、喂奶等方式多和宝宝“交流”,多积累“宝宝哭泣→

分析宝宝哭泣的原因→满足宝宝的要求→宝宝停止哭泣”的经验,渐渐地,就可以了解宝

宝到底是“困了”、“饿了”、“生气”,还是在“撒娇”。

  奶奶(外婆)的气味

  奶奶(外婆)可以说是育儿的专家,但是,宝宝的妈妈从奶奶(外婆)那里获得的并

不只有育儿方面的建议,还有奶奶(外婆)身上所特有的气味。根据研究结果显示,奶奶

(外婆)身上的气味,可以使人获得“安心感”。

  美国莫耐尔化学感觉中心的陈博士对 300 名 20 岁左右的青年学生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

调查的内容是有关人体的气味。调查结果表明,奶奶(外婆)的气味有缓和抑郁情绪的作用。

  在调查中,陈博士用纱布收集少男、少女、男大学生、女大学生、高龄男性、高龄女性腋下

的气味,然后让 300 名调查对象分别闻这些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身上收集的气味,再针对

“气味的性质”和“气味对情绪的影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缓解抑郁情绪方面,

高龄女性的气味以压倒性的优势获得最高票数。当然,这个实验是以 20 岁左右的青年学生

为调查对象,不过,我想对于缓解婴儿的抑郁情绪,奶奶(外婆)的气味肯定也能起到明

显的效果。

  近些年来,在幼儿和少年中,抑郁症的发病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因此,一种叫做

SSRI(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入抑制剂)的抗抑郁药物被开发出来,这种药物由于副作用比较

小,所以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少年儿童的抑郁症。但是,很多学者经过观察和分析,报告说

SSRI 的使用使少年的自杀率居高不下,已经成了一个社会问题。因此,对于少年儿童甚至
婴幼儿的抑郁情绪,与其用药物治疗,不如用奶奶(外婆)的“气味”和“爱”更有治疗

效果。

  现代社会中,几代同堂的大家族聚居方式已经基本在城市中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

个个独立的小家庭,在这种现状下,孩子的妈妈从奶奶(外婆)那里学习育儿常识的机会

少了;奶奶(外婆)帮忙照顾孩子的机会少了;孩子和奶奶(外婆)接触的机会也少了。因

此,如果有可能的话,年轻的父母还是要向奶奶(外婆)多学习“育儿的智慧”,让孩子

多接触奶奶(外婆)的“气味”。

Anda mungkin juga menyuk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