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a di halaman 1dari 37

台灣 經濟 困局: 問 題與 對

兩岸金 融鬆 綁面臨 的隱憂 及對



報告人:黃天麟 ( 前總統府國策顧問
)
問題的 根源
政局 不穩 ? ── 韓 國要 罷免總 統、 大罷工 、泰 國
有政 爭
信心不 足? ─ ─ 陳水 扁、 馬英九

都不是!
真正根源
經建 政策 之迷航 ── 經 貿向 中傾 斜
由過去 以美、 日、 歐等 自由西 方國 家為經 貿佈局 的經 濟路線 ,急 遽轉向
落後
國家的 中國。
即錢進中國── 中國熱、中
國磁吸
我國對 中國 投資 累計金

 依經濟部投審會統計─ 548.96 億美元 ( 至 2006
年)
 依提出美國國會之調查報告:台灣廠商對中國投
資總金額約占中國所吸納的海外投資的一半
Taiwan accounted for half of the FDI China received.
(Total FDI China received, up to the end of 2004, was US$ 562 billion)

依此 類推:
至 2006 年中國 所接 納的國 際投 資 (FDI) 為 6,650 億美元
( 至 11 月 )
其一半 為 3,325 億美元 ( 折合 新台 幣 10 兆 3,000
主要國對 中國投資金額 與 GDP
之比 與 GDP 之比

國 別 投資金 額 ( 累計 ) GDP A/B (%)


(A) (B)

台 灣 (2004 年迄 ) 2,810 (2004) 3,220 89.2

韓 國 (2005 年迄 ) 137 (2005) 7,930 1.7

日 本 (1999 年迄 ) 248 (1999) 44,987 0.6

美 國 (2001 年迄 ) 350 (2001) 100,822 0.3


台灣 、韓 國、日 本、 中國投 資率 比
較 (%)
年別 台灣 南韓 日本 中國
1997 23.8 36.2 28.0 36.7
1998 24.8 25.4 25.9 36.2
1999 23.4 29.5 24.5 36.2
2000 22.9 31.3 25.1 35.3
2001 18.0 29.4 24.4 36.5
2002 17.0 29.1 22.7 37.9
2003 16.9 29.9 22.5 41.0
2004 20.7 30.3 22.6 43.2
2005 19.7 30.1 22.8 42.6
2006 19.7 … 23.4 …
資料來源:主計處
四小龍經 濟成 長率
單位 : %
年別 台灣 韓國 香港 新加 坡
1970 年代 10.2 808 9.0 9.6

1980 年代 8.1 7.6 7.3 7.2

1990 年代 6.3 6.3 3.9 7.8

2000 5.8 8.5 10.0 10.1


2001 -2.2 3.8 0.6 -2.4
2002 4.2 7.0 1.8 4.2
2003 3.4 3.1 3.2 3.1

2004 6.1 4.7 8.6 8.8

2005 4.0 4.2 7.5 6.6

2006 4.6 5.0 6.2 7.9

2007 5.7 5.0 6.4 7.7


2000 →2007 台灣經濟急 遽向中國
傾斜
民進黨 八年執政 對中國傾斜 之演變情形 如
下表
年 別 1999 年 2007 年

台灣製造業在中國生產比例 22.13% (2000 年 ) 45.64%

累計對中國投資金額 ( 民間估計數
九百億美金 三千六百億美金
)

對中國投資佔其對外投資之比 27.7% 71.05% (2005 年 )

對中國出口佔總出口之比 ( 依存度
23.7% 40.7%
)

對美國出口佔總出口之比 25.4% 11.49%


2000 → 2007 台灣經 濟急遽 向中 國
傾斜

結果 (1) (2)
• 經濟成長率遲緩
• 產業升級趨緩,附加價值率陡降
台灣 主要製 造業 附加價 值率
年別 電子零組件 電腦通信及電子產品 紡織業 整體製造業
1999 32.0 20.0 28.2 27.7
2000 29.9 18.2 27.0 25.4
2001 28.8 18.2 27.2 26.6
2002 27.5 18.8 26.4 26.1
2003 25.7 17.3 24.5 23.7
2004 21.5 12.8 23.0 20.8
2005 17.1 11.4 22.7 20.1
註:美、日各國仍保持在 30% 上下
2000 → 2007 台灣經濟 急遽 向中國
傾斜

結果 (3)
3. 國內民間消費成長率下降

1986-1990 10.7%
1991-2001 6.9%
2001-2005 2.4%
2006 1.8%
資料來源:主計處
2000 → 2007 台灣經濟 急遽 向中國
傾斜

結果 (4)
4. 國民實質薪 資負成長
實質薪 資年增 率
單位 %
年度 名目薪資年增 消費者物價年增率 實質薪資年增率
2000 2.70率 1.26 1.43
2001 1.59 -0.01 1.60
2002 0.83 -0.20 1.03
2003 0.31 -0.28 0.59
2004 1.11 1.62 -0.50
2005 0.99 2.30 -1.28
2006 1.24 .060 0.64
2007 1.77 1.80 -0.03
資料來源:主計處
2000 → 2007 台灣 經濟急 遽向 中國 傾

結果 (5)
5. 年輕人失去 信心 ( 心向中國 )
大學 生起新 年增 幅 單 位%

1995-2000 年 2001-2007 年
民間投資年增率 10.6 3.5
民間消費年增率 5.9 2.4
名目薪資增幅 3.7 1.1
大學初任人員起薪 6 年增幅 13.8 -4.7
資料來源:主計處、勞委會
人力 銀行 發表了 一份 調查報 告 (6 月 30 日 ) ── 台灣上 班
族有 意
赴中國就 業的 比率已 上升 至 五成 四 ,且有年 輕化 的
笨 蛋!
是 經 濟 了 (柯
林頓 )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000 年以後 快馬加 鞭的 「與中 國之 經濟統 合」 ,


使國
人對 中國之 敵我 意識日 趨模 糊,甚 至敵 我不清 ,
是非 混淆。
這也 是明明 中國 有一千 四百 枚飛彈 對準 台灣, 台
灣人 民仍然 會投 票選出 以「 終極統 一」 為治國 目
標的 中國國 民黨 候選人 為總 統的主 要原 因。
對中經濟之傾斜必然會促使親中政權之誕生,

而親中政權必然又會加重加速對中之傾斜,

環環相扣

最終目 標 ── 以經促統、終極
統一

何以至此,孰令致之
民進黨 的迷航── 「經統」 的經 濟
設計
■ 大膽西 進 ── 對李登輝之「戒急用忍」唱了反調,使「戒

急用忍」政策功能,不能充分發揮。
■ 固本西 進 ── 1998 年 2 月民進黨舉行中國經貿大辯論, 西
進派獲得優勢通過「固本西進」之共識。
■ 積極開 放 ── 2000 年民進黨執政,拋棄「戒急用忍」政策
採「積極開放」, 2001 年「經發會」後一舉
開放 7,078 項製造業產品赴中國投資,還稱
讚是:「堂堂溪水出前村」。
■ 自信開 放 ── 2006 年陳水扁元旦文告將「積極開放」改為
「積極管理、有效開放」,對此民進黨主流
派主張「自信開放」並推動「經濟永續發展
民進黨「 開創台灣經 濟新局決議
文」
(2001 年 10 月 20 日第九屆第二次全國黨代表大會制
定)
「以積極開放、有效管理」模式,將中國
的市場及資源納入台灣產業全球化佈局之
一環。」 ( 第 19 條 )

「建構二十一世紀的新絲路,統籌全球華
人產業分工體系 ... 」 ( 第 20 條 )
(1996 年 ) 戒急用忍 之功

1. 在 1996 至 1999 年間我國出口對中依
存度一直成 功地壓在 23% ,未再增加
2. 成功將晶圓、輕油裂解、面板、鋼鐵
等產業留在台灣升級發展
3. 成功渡過東南亞金融危機 (1997)
4. 將台灣製造業在中國生產比例壓在
22% 尚可水準
台聯 ( 台灣 團結 聯盟 ) 之貢
獻 (1)
── 台灣 經濟之守護 神 ─

 成立: 2001 年
♠ 第一次守護── 2001 年底 2002 年初民進
黨政府決定開放 8 吋晶圓赴中國投資。台聯
及民進黨部分本土經濟派極力反對、抗爭,
取得 12 吋廠量產、總量管制之承諾。
 結果:台灣成為世界 12 吋晶圓廠的龍頭,
台聯 ( 台灣 團結聯 盟 ) 之貢
獻 (2)
── 台灣經濟之守護神 ──
♠ 第二次守護── 2006 年民進黨政府積極推
動繼「經發會」的大開放 ( 即媒體所稱之
蘇修路線 ) ,籌開「經濟永續發展會議」。
開放項目包括:
••• 週末包機變相直航、周日包機直航
••• 解除 40% 投資中國上限規定
••• 銀行登陸
••• 人民幣在台兌換
••• 陸資來台等
台聯代 表結合國際 派、本土派人 士,會中
極力反 對,致均未 達成共識

■ 結果
經續會之鎩羽,並未如西進派所言,外商必
棄台而去,台灣經濟將會是一盤死水,反而

股市 : 6,223 (2006.07.17) → 9,859 點 (2007.10.30)


升幅 ⊕ 58.2%
市值 ⊕ 7 兆 6 千多億
經濟 成長: 2006 年 ─ 4.89%
2007 年 ─ 5.7 % ( 韓國 4.9%)
台灣之危 機
有人說:台灣有五大危機
1. 主權危機 ( 九二共識 ) 都在「拼經濟」的
口號下得其
2. 軍事危機 ( 直航、開港 ) 「正當性」

3. 外交危機 ( 外交休兵 )
4. 社會危機
5. 一中市場之危機
( 對中鬆綁、開放 )
台灣 之真 正危 機
台灣之真正 危機是 ──「 經統」危

即 「經濟統合 」
或稱「一中市場 」

前者為民進黨所追求,
後者即由中國國民黨所推動。
兩者對快慢或有差異,但卻殊途同歸。
過去民進黨政府以「政獨」 ( 政治的
本土主張 ) 巧妙遮掩了「經 統」 ( 與
中國之經濟統合 ) 的「綠皮藍骨」施
政方針;

而人民未能察覺、未能及時糾正,要
求其轉航,致掉入統派「以經促統
」之陷阱,是今天痛失本土政權,種
下今天新政府肆無忌憚模糊主權,向
中國傾斜的後果。
挽救與對 策
經濟問題不同於政治議題,當鑄下大錯之
後,就很難有翻盤或有脫身之機會。但我
們也不能放棄任何可能機會。問題是機會
在何處?現在最迫切該做的是:
(1) 告訴人民經濟統合不利台灣大眾之事實

( 註:過去八年的民進黨政府一直明示、暗示西

之正當性,使民眾錯覺是一條必走的路 )
(2) 促進人民拒絕「政獨」、「經統」的「綠
皮藍骨」安排,因兩者邏輯不通,也是政
治高明的騙術。
(3) 培養「政獨」、「經獨」 ( 經獨=主張全

佈局,反對融入一中市場 ) 的正綠政黨,

括台聯及第三勢力。
(4) 促使民進黨唾棄「經統」主張,廢棄尋求
當然我們要反對新政府的暴衝西進政
結合華人的「開創台灣經濟新局決議文」
策!回歸正綠路線。
當一 中市場 形成 之後
 台灣 經濟之榮衰 就要看北京

 北京 將握 2012 年大選勝敗 之鎖
正如國民黨副主席所說「國民黨長期執 政,統
一水到渠成,但這也需要大陸方面的協助」。
協助什麼 ? ••• 送觀光客來台
••• 適時拉抬股市、房市

••• 利誘台商、樁角……
兩岸金 融大 幅鬆 綁面臨 的隱憂
(一 )
1. 亞太營運中心死灰復燃
金管會新官三把火
(1) 亞太資產管理中心
(2) 亞太區域籌資與融資中心
(3) 亞太金融服務中心

經濟日 報 8 月 3 日社論── 是美夢還是


噩夢?
十多年前想發展「國際金融中心」的政策
兩岸 金融大 幅鬆 綁面臨 的隱憂
(二 )
2. 6 月 26 日開放兩岸金融之五大措施
(1) 開放在港上市台商回台灣上市櫃暨發行 TDR
(2) 境內、境外基金投資大陸地區股票上限放寬為 10%
投資港澳 H 股與紅籌股放寬為 100%
(3) 開放券商赴中國投資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及期貨公
司由淨值 10% 提高為 30%
(4) 外國投資機構免再出具資金非來自大陸地區聲明
(5) 開放台灣 ETF 相互掛牌

結果: 股市大跌
(註:自 5 月 20 日至 7 月 16 日台灣加權指數由 9,295.2 → 跌至
6,710.64 ,
跌掉 2,584 點,跌幅 27.8% ,是世界之最)
兩岸金 融大 幅鬆 綁面臨 的隱憂
(三 )
3. 投資中國 40% 上限之取消終將反撲台灣金
融市場
40% 上限取消後 :
 國內投資必受到排擠

 銀行為追求客戶,營業重點必移向中國

 國內資產價格必因此折損

 呆帳終必成為國銀揮之不去的夢魘
兩岸金 融大 幅鬆 綁面臨 的隱憂
(四 )
4. 第二波金融大鬆綁
(1) 企業國內募資准用於投資大陸
(2) 企業海外募資用途不再設限
(3) 中國公司、中資持股 20% 以上公司及投資中

逾 40% 公司可第一上市案對象

可預見 的結果:
瑞銀證券一位主管預估,台股的本益比可能會低到
僅 11.6 倍
兩岸 金融大 幅鬆 綁面臨 的隱憂
(五 )
5. 人民幣在台兌換( 6 月 30 日)
── 每人每次限額為 2 萬人民幣

將來的 可能發展 :
(1) 人民幣存款業務終將開放
(2) 兩岸經貿清算將逐步改用人民幣
(3) 銀行將推出可提領人民幣及兌換之 ATM
(4) 人民幣將成為台灣的準國幣
【註:貨幣是主權的象徵】
兩岸金 融大 幅鬆 綁面臨 的隱憂
(六 )
6. 銀行登陸(可能在無政府間的 MOU 條件下

國銀之登陸與美、歐、日銀行之登陸有不同的涵
義。對美、日銀行言,中國畢竟是外國,中國亦
不太會讓金融大餅被外國的銀行所蝕食,所以外
國銀行在中國設立上千個分行之可能性微乎其微。
但中 國之與 國銀 就不同 了!
兩岸金 融大 幅鬆 綁面臨 的隱憂
(六 )
6. 銀行登陸
國銀登陸最大的風險,還是在政治。經濟泡沫所
產生的風險是商業風險,但過多授信資產在專制
中國之暴露,等於是將財團及台灣的經濟命脈委
由北京來操控。
屆時台灣政府所能影響於國銀者已至為有限,經
濟主權蕩然無存,也是「經統」接近完結之時,
什麼「不統不獨」、「維持現狀」等等,都不過
是假議題罷了。
恭請指

銀行登陸 與金 融失 血試算

♠ 到中國設立一家分行, 【註: 暫以 1 人民幣 兌 4 新台幣 換算 ,近日 匯率 為
1 : 4.45 】
依業務應匯入之資金約為 5 億人民幣( 20 億 NT )
我國符合登陸銀行 13 家, -------- 20 億 X 13 家 = 260 億
(NT)
♠ 業務每增加 12.5 億人民幣時,
總行須分給分行 1 億人民幣做為資本
若一家分行放款 125 億人民幣,
總行就得提供該分行 10 億人民幣 (40 億 NT) 資本
13 家 ------------------------------------ 40 億 X 13 家 = 520 億
(NT)

♠ 13 家國銀至中國設一家分行,
( 即 260 億 +520 億 )
一家放款 125 億人民幣,成可賺錢的分行時,
♠ 若五年後,每家國銀各在上海、廣州、
深圳、天津、北京、南京等地設五家分行

即 13 家國銀在中國之資產總額 ( 放款 )
將達 8,125 億人民幣 (3 兆 2 千 5 百億台
幣)。
台灣母行所須撥給中國子行或分行之資金
約占全-----
將是: 體本 780
國銀行× 5淨值 1兆億
) = 3,900
( 家分行總額 7,000
(NT)
億之
22.9% ,
台 灣金 融資 源約減 少 4 兆 8,750 億新 台
幣!

Anda mungkin juga menyuk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