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a di halaman 1dari 97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

tw
或來電(02)2705-5066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臺灣,就像母親的名字那樣,既溫柔又親切,更是美麗而迷
人。她曾經是個蠻荒之島,也曾經是美麗之島,在荷蘭人到來之
前,無論正史也好,稗官也好,只是模模糊糊地提到過,只是約略
地記載著。有一個不知名的老外探險家航行臺灣海峽,不經意的發
現了她的美,遂輕輕地用葡萄牙語呼喚著她的名:
「福爾摩沙!福爾摩沙!」(Ilna Formosa! Ilna Formosa!)
結果他的呼喚喚起歐洲海上強權國家的矚目,於是荷蘭人於明
熹宗天啟四年(西元一六二四年)來到這兒(鹿耳門和臺江沿岸)
設立荷蘭東印度公司商會館(約在今安平附近),進而在此築城墾
地,經商貿易,先後建立「荷蘭遮城」和「普羅尼遮城」二座城
池。如此渡過了三十八年的歲月,直至西元一六六一年鄭成功舉兵
二萬五千人藉著海潮高漲的機會,乘勢從鹿耳門登陸攻城,荷蘭人
猝不及防,應付無力,終於在十二月投降,結束了三十八年的臺灣
統治權。
於是,鄭成功合法地領有了臺灣,一六六二年羅馬神父索科
羅到廈門任教,鄭氏對他頗為賞識與禮遇。當時消息指出:有數
十萬華僑居住菲律賓呂宋島,接受西班牙的統治既久。此時此刻,
鄭氏擬將呂宋納入臺灣版圖,派遣索科羅為大使,前往勸說呂宋總
督入貢,卻暗中鼓勵當地華僑趁機起義。消息不慎走漏,西班牙政
府派重兵鎮壓,血洗馬尼拉城,華僑死者數萬,傷者難以估計,最
後以求和收拾殘局。鄭氏受此重創,一蹶不起,卒於臺灣,得年
三十九,正值壯年富歲。鄭氏部將施琅早已降清,於一六八二年率
軍攻打澎湖,嗣王鄭經崩阻,翌年,其子鄭克塽歸降清朝,而明寧
靖王朱術桂又自縊於竹滬,臺灣一時群龍無首,終於結束了明朝正
朔,也終結了鄭氏三代治理臺灣二十二年的歲月。
從一六八三年到一八九五年,長達二百一十三年是清政府

001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臺灣雅言注譯

統治臺灣時期。此期間有林爽文、朱一桂等反清復明的運動。直
至清末,中日甲午戰爭戰敗。在日本九州馬關春帆樓李鴻章與日
人伊藤博文簽定了〈馬關條約〉,於是決定了臺灣的命運。所謂
「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的悲劇寫照。自一八九五至
一九四五整整五十個年頭是日本統治臺灣的時期,日本殖民統治對
臺灣人不無歧視意味,不過替臺灣設立了臺北帝國大學(今臺大的
前身),普及基礎教育,從事交通建設,地方政府議會化,透過選
舉使地方士紳有參政的機會,制定各種基本法,建築烏山頭水庫與
嘉南大圳,使嘉南平原獲得充分灌溉,成為臺灣米倉之一。日本自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偷襲美國珍珠港(Pearl Harbor)把臺灣捲入
太平洋戰爭漩渦之中,幾乎毀於一旦。所幸太平洋軍區總司令麥克
阿塞將軍選取了跳島戰略,使臺灣幸免於戰火之洗禮。自一九四五
年十月廿五日光復,獲得喘息,勉強能夠跟上時代的腳步,慢慢
地,蹣跚地邁入廿一世紀之路。
從鄭成功治理臺灣,至日據時代,此三百年間,臺灣發生了大
小的故事、人文活動、文藝生活,大至國家大事,小至烹煮小鮮,
一五一十把它記錄下來。那就是了解臺灣心,體會臺灣情的一部重
要著作,連橫所寫的《雅言》一書。因為它是臺灣當時一部實錄,
也是臺灣大街小巷市井小民的寫照,因此不得不在「雅言」冠上
「臺灣」二字,於是顏之曰《臺灣雅言》。
臺灣不能沒有歷史,臺灣不能沒有文化;連氏將臺灣的歷史,
寫成了《臺灣通史》;又將臺灣文化寫在《臺灣雅言》上。過去,
大家只知道《臺灣通史》,但是沒有人知道連氏《臺灣雅言》這部
名著,因為過去都把它列入《臺灣語典》的附錄中,所以它的鋒芒
為《臺灣語典》所掩蓋住,以致沈霾至今,既不被學界注視,也不
為讀者注意,良可痛惜!
我們必須強調的是《臺灣雅言》一書,舉凡人物、典故、雅
言、諺語、艸木、蟲魚、鳥獸、萬物之名,莫不涉獵,一五一十詳
加備載,或賦以詩歌,或名以文情,可謂文筆兼備,雅俗共賞。對

002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了解臺灣三百多年歷史、文物、達官貴人、市井小民、稗官野史、
民風土俗,各色各樣,萬事萬物,不無具有參考價值,真是認識臺
灣,了解臺灣,必須人手一冊,必備必讀的作品。
既然如此,忝為學術界的一員,遂不揣固陋,決定為《臺灣雅
言》做了注解,也寫了翻譯,或可供臺灣廿九所的臺文系的同學自
學閱讀,也能幫助中文系或國文系同學升級文言文一臂之力,也可
供想要了解臺灣歷史的人或了解臺灣文化的人做參考。連氏知識淵
博,見解透徹,閱讀寬廣,交游眾多。這些優點實非當政的人或是
現代人所能企及。連氏《臺灣雅言》順手拈來,盡是文章名著,既
可藏諸名山,又能傳諸後世。因此為《臺灣雅言》作注作譯,未免
不無佛頭著糞之譏。至於原作每則只有編號並未下標題,為了方便
讀者,嘗試為每一則擬作題目,俾供參考。為了讀者方便,每則末
尾注明金楓本《雅言》的頁碼,以便查考。不過,這種工作既然沒
有人肯做,也沒人要做,所以抱著舍我其誰心情,歷時三載把它逐
一完成,遂題曰:《臺灣雅言注譯》。
唯資質駑劣,學殖荒疏,其中不周之處,固知難免,諸希國內
鴻儒,海外碩彥,不吝指教,則幸甚幸甚。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八月八日西湖
邱德修謹序於望炊廔

九十六年八月盛暑艸稿
九十七年元月酷寒二稿
戊子鼠年端午三稿
戊子鼠年大暑定稿
戊子雙十節三校畢
已丑端午節
九十八年八月八日
經國立編譯館送審通過
003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目 錄

目 錄
序   001

連橫小傳   001

連橫論著書目   002

一、臺語與《臺灣語典》   001

二、民族生存必有獨立文化   003

三、臺語「有音無字」說誠為淺見   004

四、臺語必有其字   006

五、雅言與方言   008

六、《爾雅》為舉世最古辭典   010

七、《楚辭》為鄉土文學代表作   012

八、史遷〈陳涉世家〉使用方言行文   013

九、《後漢書》採用外夷方言   015

一○、臺灣原民只有繪畫與歌謠   017

一一、臺北「采茶歌」   019

一二、《方言》與《續方言》   021

一三、《里言徵》為閩南方言之作   024

一四、章氏《新方言》   025

一五、臺語「查甫」考釋   027

001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臺灣雅言注譯

一六、臺語「查某」考釋   029

一七、臺語高尚典雅   031

一八、臺語「白若雪」   033

一九、臺語各有來歷不可亂寫   034

二○、臺語含有中土正音   036

二一、臺語「阿老」與「庶秀」   038

二二、臺語「卻」與「迾」   039

二三、臺語發語辭宜就音寫之   041

二四、臺語有音有義較為文雅   042

二五、臺語儷言有常有偏   044

臺語「清生」、「覺羅」、「胡亞」寓義深遠   045
二六、

二七、臺語所謂「要未唏哈」   047

二八、臺語所謂「加禮連鑼」   048

二九、臺南所謂「無端且出趙簡子」   049

三○、臺語「佗去」與「食未」?   051

三一、臺語「全」與「泉」、「將」與「漳」音同   053

三二、臺語深富人生哲學   055

三三、臺諺富有哲理   057

三四、天下事最是不公   059

三五、俚諺反映社會真相   062

002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目 錄

三六、昔「產兒限制」即今「家庭計劃」   064

三七、青烏術事屬荒唐   066

三八、氣候俚諺來自經驗   068

三九、臺灣風信諸暴   069

四○、臺南氣候激變   071

四一、基隆昔稱「雨港」   073

四二、臺人深諳病理杜絕傳染   074

四三、臺人喜熟食、明果性   076

四四、《臺灣外紀》與《小封神》   078

四五、臺語文法辭性俱足並非「有音無字」   080

四六、保存臺語與充實外文   082

四七、〈古橘岡序〉與〈桃花源記〉   084

四八、臺語「打貓」與「打狗」   087

四九、臺南所謂「打鼓山十八哈籃」   089

五○、臺南所謂「林道乾鑄銃撲家治」   091

五一、臺南所謂「鹿耳門寄普」   092

五二、臺南改「呂祖廟」為「引心書院」   093

五三、國姓公、國姓井與鸚哥山   094

五四、好官薛知亮與酷吏王廷幹   096

五五、臺胞作詩誚施琅   098

003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臺灣雅言注譯

五六、臺灣童話故事   099

五七、臺灣兒歌:〈閹雞啼〉、〈指甲花〉   100

五八、
臺語猜謎:「齒」、「耳」、「蝦」、「卵」   102

五九、臺灣童謠與時事巧合   104

六○、《槎上老舌》與讖緯之術   106

六一、宋儒亦有讖緯術   109

六二、鳳山石讖與福建石碣   111

六三、《灤陽續錄》載乩詩靈驗   112

六四、臺南五妃廟「籤詩」   115

六五、臺南祀神曲──十三腔   118

六六、基督教與臺灣教化   120

六七、臺灣多演泉州劇   122

六八、「亂彈」俗稱「江西班」   124

六九、「四平崑」已沒落   127

七○、「傀儡」祀神劇念 語   128

七一、「掌中班」用泉語雅俗共賞   130

七二、舊時禁演〈桃花過渡〉   131

七三、臺北「詠霓裳」與桃園「永樂社」   132

七四、「歌仔戲」宜結合「鄉土文學」   133

七五、「影戲」又名「皮猴」已是式微   135

004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目 錄

七六、「臺音」有南北管之分   137

七七、臺灣「勾闌」與南北曲   139

七八、臺灣「駛犁歌」即農歌   141

七九、臺灣鄉村曰「草地」府城稱「承天府」   143

八○、「彈詞」與「盲曲」均富寓社會教育   144

八一、臺灣「跳鼓」與「駛犁歌」相配偶   146

八二、古〈 面辭〉與今〈育兒歌〉   148

八三、臺南「勾闌」祀「水手爺」   150

八四、冀望當今文學家指導民心   152

八五、臺灣詩學與諸位大家   154

八六、臺灣乙未輿圖易色詩   158

八七、《臺灣通史》與《臺灣詩乘》   160

八八、臺灣詩人誰能真為臺作好詩   162

八九、臺灣「草地人」與今「佃農」   164

九○、臺灣所謂「擊缽吟」   166

九一、臺灣詩人宜以「臺語」入詩   168

九二、詩人描寫臺北、臺南、恆春之作   169

九三、臺灣「詩鐘」凡十四格   171

九四、《詩鐘》十四格最難者有六   175

九五、詩鐘「合詠」、「嵌字」二者似易實難   177

005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臺灣雅言注譯

九六、臺南詠「延平祠」諸聯語   179

九七、臺南詠「王祠後殿」諸聯語   182

九八、臺南府「城隍廟」對聯乙則   184

九九、臺北「斐亭聽濤」   186

一○○、「鳳山」難對   188

一○一、俗諺入對   189

一○二、「男子子」對「婦人人」   191

一○三、我臺先輩與燈謎   193

一○四、臺謎有所謂「梨花格」者   195

一○五、郡王書多 品   197

一○六、近人 造沈太僕書畫   199

一○七、寧靖王尚有遺物傳世   201

一○八、臺南陳復甫手書   203

一○九、清周凱能詩擅畫   204

一一○、劉壯肅詩多警句   205

一一一、呂西村與謝琯樵二家之作   206

一一二、臺士能書畫者多家   207

一一三、學書以臨帖為準則   208

一一四、曼殊寫〈翼王夜嘯圖〉   210

一一五、臺人精篆刻者恨少   212

006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目 錄

一一六、安平天后宮有兩「石將軍」   214

一一七、臺南林朝英建「一峰亭」   216

一一八、臺南馬奇善刻木   218

一一九、臺南老匠擅雕刻   220

一二○、臺北黃土水為「釋尊下山」造象   222

一二一、臺南松雲軒刊刻《校士錄》與《唱和集》   224

一二二、臺灣古地圖與荷人降鄭圖詩   226

一二三、〈林爽文傳〉兼採官書野乘   228

一二四、《臺灣采風圖考》與《番社采風圖考》   231

一二五、臺灣文物於乙未悉毀   232

一二六、臺南陳星舟所典藏漢唐碑拓   233

一二七、〈禹貢〉「島夷卉服」蓋指臺灣   235

一二八、漢代古笏於臺南出土   237

一二九、發掘舊石器研究臺灣史前史   240

一三○、研究臺灣史前史當俟異日   242

一三一、臺灣卑南八社有巨石文化   244

一三二、臺北圓山貝塚文化   245

一三三、據《隋書‧流求傳》考臺灣古史   247

一三四、臺南烏山頭多後期石器   249

據〈東夷傳〉與《臨海志》知東吳已與臺交通  251
一三五、

007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臺灣雅言注譯

一三六、澎湖有古沈城   253

一三七、釋華佑曾撰《臺灣圖記》   254

一三八、《臺灣通史》尊「延平」立於〈本紀〉   256

一三九、鄭氏葬女於琅 山?   258

一四○、鄭氏時代諸墓園所在地   259

一四一、保存臺灣古跡全民有責   260

一四二、彰化鄧國蔣國二公墓   262

一四三、嘉義「顏思齊」與「前後何」墓   264

一四四、保存臺灣文獻為當急之務   265

一四五、明末劉國軒詩碑   267

一四六、臺南五妃墓誌與五妃墓道碑   269

一四七、臺南「夢蝶圖」并〈記〉   270

一四八、「宋張宏範滅宋於此」與「施琅碑」   273

一四九、清劉明鐙刻「虎字碑」   275

一五○、清代開山摩崖刻石   277

一五一、臺南「億載金城」與「永固金城」   279

一五二、宋晦翁書「文山秀氣」   280

一五三、歷史悲劇:改朝易代盡毀舊文   281

一五四、日治寺殿建築宜依傳統   283

臺南「吳園」、新竹「潛園」與板橋「別墅」  284
一五五、

008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目 錄

一五六、臺灣俗稱「石獅」宜謂「牴牾」   286

一五七、饕餮──狀似麒麟   287

一五八、清‧葉王「嘉義交趾燒」   288

一五九、臺南文廟大成殿有鴟鴞銅鳥   290

一六○、原稱「 廁」俗名「石龜」   291

一六一、日治時代非鬼之害尤酷於鬼   293

一六二、「石敢當」考源   295

一六三、明人以「北港」為「臺灣」   297

一六四、臺南安平出土「宋 」   299

一六五、衣服以適宜為要不以「華」、「夷」判   300

一六六、連氏家族以「明服」入殮   302

一六七、「男降女不降」禮俗能存於臺者   303

一六八、臺灣「甲布」與「大甲席」   305

一六九、臺南「雲錦號」與「黃錦」   307

一七○、「文公兜」與「含蕊傘」   309

一七一、隋唐所謂「金荊」即今「花樟」   310

一七二、臺灣佳木與「七巧棹」   312

一七三、臺南「火畫」與「檳榔扇」   313

一七四、一藝之微自足傳世   314

一七五、澎湖「桃花粥」與「糊塗粥」   315

009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臺灣雅言注譯

一七六、臺灣「番薯」為饋貧滋養品   317

一七七、臺灣米麵「二龜」   318

一七八、臺灣「元宵」與「半年圓」   320

一七九、太陽一出滿天紅與復明之志   322

一八○、臺俗「油 」與「盤游飯」   324

一八一、臺南「泔轉」料理   326

一八二、臺灣「蓬萊醬」與黃梨煮肺   328

一八三、臺南「黃檨」與「破布子」   330

一八四、臺南「菊花魚湯」   332

一八五、臺灣「跳 佛」   333

一八六、臺南「半天筍」   334

一八七、臺南「玉版蕈」   335

一八八、臺南「擔麵」   336

一八九、臺南「掽舍龜」與「伊府麵」   337

一九○、臺客「龍虎 」與「龍鳳會」   338

一九一、臺南美食「土猴」與「蔗龜」   340

一九二、臺日語「甲萬」源自荷蘭   341

一九三、臺量地名「甲」源自荷蘭   342

一九四、清代「紅線」與「土牛」   343

一九五、臺北「蟒甲」、「艋舺」與「文甲」   344

010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目 錄

一九六、臺語「雨毛」   345

一九七、臺語「圳」與「埤圳」   346

一九八、福康安與「大吉祥右旋法螺」   347

一九九、臺語「打馬」   348

二○○、臺南「勝股」   349

二○一、臺語「淡巴菰」、「篤馬個」與「烏薰」   350

二○二、臺語「番仔茶 」與「雪文」   351

二○三、臺語「番蒜」與「檨」   352

二○四、臺南傳自「天竺」的果名   354

二○五、臺種「貝多羅」與「優缽曇」及其詩詠   355

二○六、隋書「 鏤樹」即今「榕樹」   357

古「酒樹」即今「椰樹」,古「麵木」即今「桄榔」358
二○七、

二○八、明王三保「植薑」岡山   360

二○九、臺語「水薑」即「子薑」   362

臺北「蟬薄」即「薝蔔」;「四英」即「素馨」 363
二一○、

二一一、
臺南「黃筴」俗呼「皇帝」;「承天府」訛作「神仙
府」   365

粵諺「火秧」即「金剛纂」,臺人名「火巷」  366
二一二、

二一三、臺南「愛玉凍」與〈詠愛玉詩〉   367

二一四、臺語「婆羅樹」即「筆筒木」   370

011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臺灣雅言注譯

二一五、臺南「綠珊瑚」   371

二一六、臺南董夫人植「七絃竹」   372

二一七、臺灣麻豆「柚」西螺「柑」臺南苗栗「西瓜」  373

二一八、臺灣名卉「金絲蝴蝶蘭」   375

二一九、臺南「鳳凰卵」即「冰弸」   376

二二○、恆春「蝴蝶蘭」與〈詠蘭詩〉   378

臺語「國姓魚」番語「麻薩末」即今「虱目魚」 380
二二一、

二二二、臺北「 魚」即今「香魚」   382

二二三、臺海「都督魚」即今「鮀魠」   384

二二四、臺南「鯔」即「信魚」亦即「烏魚」   385

二二五、臺海「 」即「 」   387

二二六、臺灣「鰈魚」非「比目魚」   388

二二七、岡山「木屐龜」   390

二二八、紅頭嶼產「椰蟹」   391

二二九、臺灣「梅花鹿」與「艾葉豹」   392

二三○、臺灣「長尾三娘」即「練雀」   393

二三一、臺南「新婦啼魚」與〈詠魚詩〉   394

二三二、澎湖有「巨鰈」   396

二三三、澎湖有魚如鱷   397

二三四、臺南北路「鉤蛇」與〈詠鉤蛇歌〉   398

012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目 錄

二三五、臺灣埔里社產「木葉蝶」   400

二三六、臺語呼「蠶」為「娘」與「馬頭娘娘」   401

二三七、臺南「弄龍」與「舞獅」   403

二三八、臺南「賽花」與養「水仙」   405

二三九、臺南「踏蹺」與「肩頭戲」   407

二四○、臺南菜市埔「放煙火」與〈詠煙火詩〉   408

二四一、臺南「五毒日」與「請龍」   410

二四二、臺南端午競渡   412

二四三、臺灣「紫姑」信仰   414

二四四、臺南「建醮」陳設華貴   416

二四五、臺南「臺閣」與「詩意」   418

二四六、臺灣「詩意」   421

二四七、臺灣「鋪兵」與臺語「十里為一鋪」   423

二四八、臺南迎媽祖「無旗不有」   424

二四九、臺南安平「擲 城」   426

二五○、臺南「賣家」音調   427

二五一、臺灣「親迎」禮物南北稱謂互異   428

二五二、臺中娶婦「制煞」與不行「親迎禮」   430

二五三、臺南「度晬」與「試周」   431

二五四、臺灣宜恢復「喪祭之禮」   433

013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臺灣雅言注譯

二五五、臺人好客   435

二五六、臺灣鄉人待客殷勤誠    436

二五七、臺灣土俗人人互相救濟   437

二五八、臺灣係全球最早設立「痳瘋」專門醫院   439

二五九、臺語「拔繳」與今之「股票」   441

二六○、臺南「男歡女愛」各具條件   442

二六一、臺語南北「同名異實」宜多講究   444

二六二、臺諺「一錢二父子」   446

臺語「食」與「食頭一」;「食一」與「食孤」 447
二六三、

二六四、臺諺「像天各樣月」   449

二六五、臺海「萬水朝東」   450

二六六、臺南諺語謂世事變遷何止一樓一門   452

二六七、臺灣鄉土文學以《鄉土誌》為優先   454

二六八、臺諺「隱龜雙點露」   456

二六九、臺諺有近「讖」者   458

二七○、東海「詩鐘」與《臺灣詩薈》   459

二七一、臺灣昔「麻燈債」即今「高利貸」   461

二七二、清代「管甫」與「管甫利」   463

二七三、臺諺「貪」字頭「貧」字殼   464

二七四、臺北嫁女多索「厚聘」   466

014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目 錄

二七五、臺北人信「無捨施」受苦報說   468

二七六、釋道二教:「燄口」與「拜斗」   469

二七七、臺灣「采金」必有大故   471

嘉義朱、林二役:馬逃犬 與「二十三將軍」  473
二七八、

二七九、研究方言及追溯臺語源流   475

二八○、牧師「食教話」使「臺語」成「別調」   477

二八一、地以人傳:「北妓」與「北彪」   478

二八二、臺灣鄉塾所讀《三字經》與《千字文》   479

二八三、臺灣鄉塾所讀《千家詩》   482

二八四、臺灣貧家子弟僅讀《千金譜》   484

二八五、《臺灣語典》以臺南為取材對象   485

二八六、臺灣官名「甲螺」即是「甲必丹」   486

二八七、恆春古「柴城」俗誤「車城」   487

二八八、淡水郡王「拔劍得泉」   488

二八九、古「毘舍耶」係今菲律賓島之一   490

二九○、「婆娑洋」是在臺灣?是在澎湖?   491

二九一、臺語「烏鬼」即今非洲「黑人」   492

二九二、
臺語「阿緱林」意即「大竹里」,「阿緱」即今「屏
東」   494

二九三、「臺灣」之名始於何自?   496

015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臺灣雅言注譯

二九四、凡翻譯臺灣地名未可草率   497

二九五、臺灣有以「山川」、「史實」、「人名」為地名 499

二九六、《臺灣雜詠》誤判「蕭 」「麻豆」為狉榛之地 501

二九七、臺灣地名喜冠以「國姓」二字   502

二九八、日人下村海南改易臺灣地名   504

二九九、清高宗「闇於觀己」   506

三○○、《臺灣語典》盡收「雅言」   508

三○一、臺中霧峰為日治「同化主義」發源地   510

三○二、臺灣文學衰落耑在臺胞不好讀書   512

三○三、新竹林占梅「古琴」   514

三○四、臺灣知府建「鴻指園」並〈記〉   516

參考書目   519

後記   525

016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一、臺語與《臺灣語典》

一、臺語與《臺灣語典》

比年以來,我臺人士輒唱「鄉土文學」,且有「臺灣語」改造之
議;此余平素之計劃也。
顧言之似易,而行之實難,何也?能言者,未必能行;能行者,
1
又不肯行;此「臺灣文學」所以日趨萎靡 也。夫欲提唱「鄉土文
2
學」,必先整理「鄉土語言」。而整理之事,千頭萬緒 :如何著手?
如何蒐羅?如何研究?如何決定?非有淹博之學問,精密之心思,副
3
之以堅毅之氣力,與之以優游之歲月,未有不半途而廢 者也。
余,臺灣人也;既知其難,而不敢以為難。故自歸里以後,撰述
4 5 6
《臺灣語典》 ,閉戶潛修 ,孜孜矻矻 。為臺灣計,為臺灣前途計,
7
余之責任,不得不從事於此。此書苟成 ,傳之世上,不特可以保存
「臺灣語」,而於「鄉土文學」亦不無少補也。(P.152)

【注釋】
1.日趨萎靡:日漸枯萎,無法振作起來。
2.千頭萬緒:原本形容紡織時候頭緒很多很紛亂,今用來形容事物紛繁
複雜,難以解決。
3.半途而廢:半途,中途。原指人走到半路就停止,再也不肯走了,今
喻做事情沒有恆心,沒有毅力,還沒完成就已戛然停止了。
4.《臺灣語典》:書名,連氏名著之一,餘詳本書第三○○條,注1,五
○八頁。
5.閉戶潛修:杜門謝客,全力以赴。
6.孜孜矻矻:孜孜不倦,汲汲營營;形容勤勉不懈的樣子。
7.苟成:假設用語,謂如果能夠成功。

【譯文】
近年以來,我們臺灣人士常愛倡導「鄉土文學」,並且有「臺灣

001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臺灣雅言注譯

語」改造的提議;這正是我個人平生的計劃了。
但是說說似乎容易,而實行起來卻很難,為什麼呢?能說的,未必
能夠去做;能做的,又不肯去做;這正是「臺灣文學」所以日漸萎靡不
振的原因。談到想要提倡「鄉土文學」,務必先整理好「鄉土語言」。
然而整理的工作,千頭萬緒,十分困難:像如何下手?像如何蒐羅資
料?像如何研究?像如何決定是非對錯?如果沒有淹博多聞的學問,沒
有精密的思慮,加上堅毅不拔的氣力,再加上優游充分的時間,自是沒
有一個不是半途而廢,知難而退的人了。
我是真正的臺灣人;心知肚明這是一件難事,卻不敢拒絕這件難
事。所以自從返回故里之後,已撰寫了《臺灣語典》,閉戶謝客,潛心
修習,孜孜不倦,鍥而不捨。為了臺灣人打算,為了臺灣的前途打算,
我的責任不得不、也不能不從事這一方面艱鉅的工作。此書一旦能夠寫
成,流傳人間,不只可以保有「臺灣語言」,對於「鄉土文學」也不無
小補呢!

002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二、民族生存必有獨立文化

二、民族生存必有獨立文化

凡一民族之生存,必有其獨立之文化,而語言、文學、藝術、風
1
俗,則文化之要素也。是故,文化而在,則民族之精神不泯 ,且有發
2
揚光大之日。此徵之歷史,而不可易者也。臺灣今日文化之銷沉 ,識
3
者憂之;而發揚之,光大之,則鄉人士之天職 也。余雖不敏,願從其
後。(P153)

【注釋】
1.精神不泯:泯,消滅。謂精神永遠存在而不會磨滅。
2.銷沉:即「消沉」,情緒低落,萎靡頹廢,無法振作。
3.天職:老天所賦予的神聖任務。

【譯文】
凡是一個民族的生存條件,必須要有它的獨立文化,此其中語言、
文字、藝術、風俗,都是文化的重要元素。所以民族文化尚能存在,那
麼,民族精神就一定不會消滅,尚且仍有發揚光大的一天。這個鐵則,
徵信於人類歷史是顛璞不破的真理。臺灣今天文化日趨消沉,有識之士
無不憂心忡忡;然而發揚它,光大它,正是鄉土人士必盡的天職。我雖
不夠聰慧,然願意跟隨在他們的後面。

003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臺灣雅言注譯

三、臺語「有音無字」說誠為淺見

「臺灣文學」傳自中國,而語言則多沿漳、泉。顧其中,既多古
1 2 3 4 5
義 ,又有古音 ,有正音 ,有變音 ,有轉音 。昧者不察,以為臺灣
6
語「有音無字」 ,此則淺薄之見。夫所謂「有音無字」者,或為「轉
7
接語」,或為「外來語」 ,不過百分之一、二耳。以百分之一、二,
8
而謂臺灣語「有音無字」,何其傎 耶!(P153)

【注釋】
1.古義:先秦的語義,像閩語「鼎」表示「鍋子」,「 」或「燬」表
示「火」,就是古義。
2.古音:即「上古音」,像「滑」,音「骨」,「骨」就是「滑」的古
音。
3.正音:古老原本的正確的讀音。
4.變音:因時代或地域的關係,聲轉韻變,而產生與原本讀音的不同之
謂。
5.轉音:受到外在因素影響造成轉變音韻的現象,如本書第二八○條,
四七七頁,「食教語」;即是著例。
6.有音無字:這是研究臺語的人最大盲點,甚至今天很多臺語專家依舊
堅信不移。像臺語「似乎隨便的意思」,其實是有字作「請裁」,意
謂「請君裁奪」,引伸為「隨意」、「隨便」,那裡是有「音」無
「字」呢?像煮飯的鍋子,是有漢字的,可寫作「鼎」。
7.外來語:從「日語」假借用語,又作「外來詞」或「借詞」。謂一
種語言從別種語言中吸納過來的詞語,在日常生活中流行起來的用
語,像漢語中的「外來語」,有:(1)音譯的,如「奧林匹克」、
「沙發」;(2)音譯外加表意成分的,如「卡片」、「芭蕾舞」、「便
當」;(3)半音半意譯的,如「冰淇淋」、「浪漫主義」;(4)直接借用

004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三、臺語「有音無字」說誠為淺見

的,如「經濟」、「場合」、「都合」、「手續」等是。即是著例。
餘詳拙作《新訓詁學》。
8.傎,音ㄉㄧㄢ,古「顛」字。

【譯文】
「臺灣文學」係傳自古老的中國,其中通行的語言卻多沿襲自漳、
泉二州的語音。但這些語言之中,既含有許多古義,又保存許多古音,
就拿古音來說,又有正音、有變音、有轉音的不同。愚昧者不用心考
察,誤認為「臺灣話」只有聲音,沒有「文字」可以書寫。這完全是淺
薄無知的見地。一般人所謂「有音無字」,是指那些「轉接語」,是指
那些「外來語」,它占「臺灣話」只不過百分之一、二而已。就先拿百
分之一、二的數據來論斷臺灣話「有音無字」,真是太過天真了吧!

005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臺灣雅言注譯

四、臺語必有其字

臺灣之語,無一語無字;則無一字,無來歷;其有用之不同,
1
不與諸夏共通者,則「方言」 也。「方言」之用,自古已然。《詩
2
經》為「六藝」 之一,細讀〈國風〉,方言雜出:同一助辭,而曰
「兮」,曰「且」,曰「只」,曰「忌」,曰「乎」;而諸夏之間,
猶有歧異。然被之管絃,終能協律,此則「鄉土文學」之特色也。是
3 4 5 6
故《左傳》 既載「楚語」 、《公羊》 又述「齊言」 。同一諸夏而言
語各殊,執筆者且引用之,以為解「經」作「傳」之具,「方言」之
有繫於文學也,大矣!(PP153-154)

【注釋】
1.方言:一種語言的地方變體。凡在語音、詞彙、語法上,各有其特
點,是語言分化的結果。方言在一定條件下還可能發展成為獨立語
言,甚至外移至域外,由他國把它保留下來。像吳語流傳至日本,日
語保留了許多吳語。
2.六藝:書名,即「六經」,指詩、書、易、禮、樂、春秋。
3.《左傳》:書名,十三經之一,屬古文經學的典籍,相傳春秋•左丘
明作,多用歷史事實解釋《春秋經》,因而蒙「傳」之名,內容起於
魯隱公元年(西元前七二二年),終於魯悼公(西元前四六四年),
比經多出十七年,其敘事更至於悼公十四年(西元前四五四年止)。
書中保存了古代大量史料,典章制度,禮儀規範,文字優美,記事詳
明為古代中國一部史學及文學名著,亦是今人必讀之作。有日人•竹
添光鴻《左傳會箋》、楊伯峻《春秋左傳注》可供參考。
4.楚語:楚國方言。
5.《公羊》:書名,即《公羊傳》,十三經之一,專門說解《春秋
經》,遂蒙「傳」名。內容起於魯隱公元年(西元前七二二年),終

006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四、臺語必有其字

於魯哀公十四年(西元前四八一年)。初傳戰國時公羊高撰。事實
上,起初僅口耳相傳,直至西漢景帝時,傳至玄孫公羊壽,始與齊人
胡母生合作,將它「著於竹帛」,完成作品。
6.齊言:齊國方言。

【譯文】
「臺語」,沒有一句話,沒有文字;也沒有一個文字,沒有出處,
沒有來歷。其中有用法不同,反而不能和中原共通的情況,那是「方
言」所造成的。
方言的廣泛使用,自古代以來已是如此。大家都知道:《詩經》是
「六藝」的一種,仔細地籀讀〈國風〉,字裡行間;方言雜出並陳,舉
例來說,同一種助辭,有時用「兮」,有時用「且」,有時用「只」,
有時用「忌」,有時用「乎」,其於中原各國之際,尚且如此紛歧殊
異;一旦訴諸音樂,表演出來,自始至終均能合乎韻律;這正是「鄉土
文學」的特質。所以《左傳》既記載了「楚國語言」,而《公羊傳》
又敘述了「齊國方言」;同一個華夏,他們的言語各有不同。著書立說
的人把它引用過來,作為說解經書,著作《三傳》的工具。由此看來,
「方言」與傳世文學的關係,實在是太大了。

007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臺灣雅言注譯

五、雅言與方言

1 2
《論語》 為孔門記載之書,所謂儒家「雅言」 也,而其中亦有
3 4
「方言」 。「文莫吾猶人也,從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 。今之學
者,「文」字為讀,「莫吾猶人也」為句,此從朱子之說也。不知
5
「文莫」二字,實為「齊語」,猶言「勉強」 ;猶曰「勉強,吾猶人
也」;與下二句語氣較順。蓋今之《論語》,合《齊論》、《魯論》
而用之,故尚有「齊語」也。(P154)

【注釋】
1.《論語》:書名,儒家經典之一,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所共撰有關
於孔子言行的紀錄。西漢時,有今文本《魯論》和《齊論》及古文本
《古論》三種本子。西漢末年,安昌侯據《魯論》參考《齊論》編成
定本,號稱《張侯論》,係今文經本。今本《論語》係由東漢末鄭玄
混合《張侯論》與《古論》而成,共二十篇。內容為孔子談話,答弟
子問以及弟子間相互談論,為研究孔子及孔門思想的主要史料。有清
朝劉寶楠《論語正義》與今人楊伯峻《論語譯注》可供參考。
2.雅言:官方正式的語言。
3.方言:地方上、民間所使用的語言。「雅言」,像今天臺灣所謂的
「國語」,「方言」像臺灣的「閩語」、「客語」等。
4.文莫……有得:語出《論語•述而》第三十三章。
5.猶言「勉強」:清•劉臺拱《論語駢技》:「楊慎《丹鉛錄》引晉欒
聲《論語駁》曰:『燕,齊謂「勉強」為「文莫」。』又《方言》
曰:『侔莫,強也。北燕之外郊,凡勞而相勉,若言努力者,謂之
「侔莫」。』案:《說文》:『忞,強也』;『慔,勉也。』『文
莫』即『忞慔』,假借字也。《廣雅》亦云:『文,強也。』黽勉、
密勿、蠠沒、文莫,皆一聲之轉。文莫行仁義也,躬行君子,由仁

008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五、雅言與方言

義行也。」此外,像《淮南子•繆稱篇》:「猶未之莫與」;高誘
《注》:「莫,勉之也」;亦是借「莫」為「慔」字用,可作旁證。
蓋夫子謙謹,不敢居安行,而以「勉強」而行,自承如是也。

【譯文】
《論語》是孔門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為大家所公認
儒家「雅言」的代表作,但是其中也有使用「方言」的地方。像「文莫
吾猶人也,從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云云,現代學者在「文」字下逗
開,「莫吾猶人也」下作句號,這是根據朱子《論語集注》的說法。殊
不知「文莫」二字,實際上就是「齊國方言」,似乎今人所說的「勉
強」,全句是「勉強,吾猶人也」,與下面二句連讀,語氣較為順暢。
可能今天通行本《論語》,是組合《齊論》、《魯論》而成書的,所以
還是保存了「齊語」真面目在裡頭。

009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臺灣雅言注譯

六、《爾雅》為舉世最古辭典

1
《爾雅》 為世界最古之辭典,相傳周公所作,而保氏以教國子
2
者。「歲陽」、「月陽」之名,郭璞 之注,既不明晰,後儒解說,尤
多附會。蓋所謂「閼逢」、「旃蒙」、「柔兆」、「強圉」者,為一
3 4
種之「方言」,且為他族之語;輶軒 所采,象寄 所譯,故曰「太歲在
甲,曰『閼逢』;在乙,曰『旃蒙』也」。余別有〈歲陽月陽考〉,
5
載《文集》 中。(P155)

【注釋】
1.《爾雅》:書名,古中國最早解釋詞義的專書。相傳西周•周公所
作,事實上,係由漢初學者綴輯周漢諸書舊文,遞相增益而成之作。
今本凡十九篇:首三篇為〈釋詁〉、〈釋言〉、〈釋訓〉,所收為一
般詞語,將古書中同義詞分列歸納為各條,每條用一個當時通用詞作
解釋;像〈釋詁〉首條收有「初、哉、首、基、肇、祖、元、胎、
俶、落、權、輿」凡十二個字為一詞條,文末用「始也」來作解釋。
至於〈釋親〉、〈釋宮〉、〈釋器〉以下各篇則是關於名物的說解。
全書為考證詞義和古代種種名物的重要資料。餘詳拙著《爾雅疏證》
乙稿。
2.郭璞:人名,(西元二七六∼三二四)東晉文學、訓詁學家。字景
純,河東聞喜(今山西)人。博學,好古文奇字,又喜陰陽卜筮之
術。所著《爾雅注》、《爾雅音》、《爾雅圖》、《爾雅圖贊》為集
《爾雅學》之大成的著作。
3.輶軒:《風俗通義•序》:「周秦常以歲八月遣輶軒之使求異代方
言。」即今專職的翻譯人員。
4.象寄:《禮記•王制》:「五方之民,言語不通,嗜欲不同;達其
志,通其欲:東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譯。」象

010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六、《爾雅》為舉世最古辭典

寄,即今專職的翻譯人員。
5.文集:書名,連著《雅堂文集》的省稱。

【譯文】
《爾雅》一書,是全世界最古老的辭典,相傳為周初周公旦所寫
的,被保氏拿來教育國子的教科書。其中像「歲陽」、「月陰」的名
稱,晉郭璞的注,已不夠清楚明白,後面的說解牽強附會的地方,尤其
多呢!就像「閼逢」、「旃蒙」、「柔兆」、「強圉」等等,原本就是
一種方言紀錄,而且是外來異族的語言;經過輶軒所采集,象寄所翻
譯,所以說「太歲步躔到甲,就稱做『閼逢』;步躔到乙,就叫做『旃
蒙』了」。我另有〈歲陽月陽考〉一文,刊載在《雅堂文集》中。

011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臺灣雅言注譯

七、《楚辭》為鄉土文學代表作

1
《楚辭》 為詞章之祖,而南方文藝之代表者也。「方言」之用,
2
尤多異彩 :如「荃」之為「君」,「 」之為「爰」,「些」之為
3
「兮」 ,則其著也;而「靈脩」、「山鬼」、「蕙茞」、「杜衡」,
更足以發揮「鄉土文學」之特色。(P155)

【注釋】
1.《楚辭》:總集名,西漢•劉向輯成,東漢•王逸為它作《章句》。
原收戰國楚人屈原、宋玉及漢代淮南小山、東方朔、王褒、劉向等人
辭賦凡十六篇;後王逸增入己作〈九思〉,完成十七篇定本。全書以
屈原作品為主要,其餘各篇也都是承襲屈賦形式而作。以其運用楚地
的文學樣式、方言聲韻和風土產物等,具有南方濃郁荊楚色彩,故名
《楚辭》。
2.尤多異彩:特別能夠出人意表,大放異彩。
3.「些」之為「兮」:用「些」表示虛詞的「兮」,為楚方言的特色;北
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三:「《楚辭•招魂》句尾皆曰『些』,今
夔、峽、湖、湘及南北江獠人:凡禁咒句尾皆稱『些』,此乃楚人舊
習!」因此,後人以「楚些」為〈招魂〉一篇的代稱,亦可泛指《楚
辭》。正好反映出楚方言句末多用「些」的特質,自古迄宋猶然。

【譯文】
《楚辭》一書是一切詞章學的鼻祖,也是先秦南方文藝的代表
作。書中對「方言」的運用,尤能出人意表,大放異彩;像用「荃」
之義為「君」,像用「 」之語氣類似「爰」,像用「些」之語氣類似
「兮」,即是其例。至於像「靈脩」、像「山鬼」、像「蕙茞」、像
「杜衡」之類用詞,更能夠發揮「鄉土文學」的特質。

012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八、史遷〈陳涉世家〉使用方言行文

八、史遷〈陳涉世家〉使用方言行文

1
自漢以來,作史者多宗龍門 。龍門之文章,千變萬化,莫可端
2 3
倪 。而〈陳涉世家〉「夥頤 涉之為王沈沈」者,蓋欲狀一鄉人之驚
4
愕、欣羨 ,故用其「方言」也。楚人謂「多」為「夥」;「沈沈」,
宮室深邃貌;是誠巧用方言者矣。至如「單于」、「閼氐」之名,
「當戶」、「且渠」之屬,來自匈奴,載於國史;此如近人之用歐語
而譯其音者耳。(PP155-156)

【注釋】
1.龍門:人名,「司馬遷」的代稱,唐•張守節《史記正義•序》云:
「《史記》者,漢•太史公、司馬遷作。遷生龍門,耕牧河山之陽,
南遊江、淮,講學齊、魯之郡。」古「龍門」在今陝西•韓城南芝川
鎮。遷父司馬談根據《國語》、《世本》、《戰國策》、《楚漢春
秋》、《左氏傳》等書,撰寫史籍;死後,其子龍門因李陵案,得罪
下獄,遭受腐刑。出獄後,任中書令,發憤繼續完成父作。人稱《太
史公書》,後略稱《史記》,凡一百三十卷,是中國最早的通史,也
是古代中國古籍翻譯成最多種外文的名著。
2.莫可端倪:端倪,捉摸,推究。唐•韓愈〈送高閑上人序〉:「故旭
(張旭)之書,變動猶鬼神,不可端倪。」此「莫可端倪」即彼「不
可端倪」;沒有法子捉摸得住了。
3.夥頤:即今「夥計」,「伙伴」;古音讀「頤」如「計」。
4.欣羨:動詞,欣賞,羨慕。此語今閩語還在使用。

【譯文】
從漢代以來,著作史書的人多以司馬遷為宗師。史遷的文章,氣
象萬千,變幻莫測,無法究竟,有如飛龍在天,不見首尾。像〈陳涉

013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臺灣雅言注譯

世家〉「夥頤涉之為王沈沈」句,想要形容一個鄉下人所發生驚愕訝
異、欣賞羨慕的情狀,所以完全用當代當地「方言」來表述。楚國人用
「夥」表示「多」義,「沈沈」,形容宮室深邃,無法窮盡的樣子;這
真正巧用方言來寫作的實例。至於像「單于」、「閼氐」的名稱,「當
戶」、「且渠」之用語,源自匈奴,記載在國史當中。這正是近人使用
歐語而只譯其語音而已,完全是一樣的。

014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九、《後漢書》採用外夷方言

九、《後漢書》採用外夷方言

1
《後漢書•西南夷傳》有白狼王 唐菆等,慕化歸義 ,作〈詩〉
三章;犍為郡 掾田恭譯其語,帝嘉之。事下史官,錄其歌;歌本「夷
2 3
語」,詁以「華言」 。其一〈遠夷樂德歌〉 ,辭曰:「堤官隗搆,魏
冒踰糟;罔驛劉脾,旁莫支留。徵衣隨旅,知唐桑艾;邪毗 ,推
潭僕遠;拓拒蘇便,局後仍離。僂讓龍洞,莫支度由;陽雒僧鱗,莫
角存。」譯曰:「大漢是治,與天合意。吏譯平端,不從我來;聞
風向化,所見奇異。多賜繒布,甘美酒食;昌樂肉飛,屈伸悉備。蠻
夷貧薄,無所報嗣;願主長壽,子孫昌熾」!此不特採用「方言」,
且採用「外夷之方言」,以見漢德及遠焉。

【注釋】
1.慕化歸義:為了羨慕漢文化因而歸附仁義的漢王朝。本詞為動詞+名詞
+動詞+名詞結構。
2.詁以「華言」:華言,即「漢語」。謂將原來是「夷語」的詩篇翻譯
成為漢文。
3.〈遠夷樂德歌〉:詳《後漢書》卷八十八〈南蠻西南夷列傳〉,
二八五六頁。

【譯文】
讀《後漢書•西南夷傳》有白狼王•唐菆等,仰慕大漢文化,來歸
屬漢家天下,寫了三章詩篇,犍為郡掾•田恭翻譯出來,皇帝曾嘉勉
他。
指示史官,將詩歌抄寫下來;原文本用外語,翻成中文。其中一首
是〈遠夷樂德歌〉,歌詞是說:
「堤官隗搆,魏冒踰糟;罔驛劉脾,旁莫支留。徵衣隨旅,知唐

015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臺灣雅言注譯

桑艾;邪毗 ,推潭僕遠;拓拒蘇便,局後仍離。僂讓龍洞,莫支度
由;陽雒僧麟,莫 角存。」
翻譯成漢語就是:
「大漢是治,與天意合,吏譯平端,不從我來。聞風向化,所見奇
異。多賜繒布,甘美酒食;昌樂肉飛,屈伸悉備。蠻夷貧薄,無所報
嗣,願主長壽,子孫冒熾!」
(今譯:大漢太平盛世,執政和上天意旨相 合。兩國交往頻繁,
不是從我開始,久仰聞風,羨慕漢化,〔來到這兒〕看到許多奇奇怪
怪、非比尋常的事與物。皇上賞賜許多布匹繒羅,又賞賜甘酒美食;繞
樑三日的音樂,豐盛的宴席,大大小小,無微不至。我蠻夷既貧窮又
薄瘠,無所報答;但願我主長命百歲,子子孫孫,五世其昌,繁衍無
數!)
這兒非但採用「方言」入文,甚至採用「外國方言」入文,用來彰
顯大漢王朝的大恩大德遠播世界呢!

016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一○、臺灣原民只有繪畫與歌謠

一○、臺灣原民只有繪畫與歌謠

臺灣廳縣各《志》,均載「番歌」,譯以「華言」,大都「祀
祖」、「耕田」、「飲酒」、「出獵」之辭。而男女情歌,亦采一、
二,以存其俗。
夫人類之進化,先有「繪畫」而後有「文字」、先有「歌謠」而
1
後有「文學」;此智識發達之程序。臺灣蒙昧之番 ,尚無「文字」而
有「繪畫」,尚無「文學」而有「歌謠」,故考古學者、歷史學者、
民俗學者,以此為貴重之文獻。得其遺跡、隻語,詳細研求,可知大
體。
原人時代之景象,亦復如是,如《吳越春秋》所載〈斷竹歌〉則
其例也。其歌曰:「斷竹續竹,飛土逐肉。」此則未有文字以前,十
2
口相傳 ,徵為信史,而為中國最古之「歌謠」也。(PP156-157)

【注釋】
1.蒙昧之番:保留原始生活,還沒有開化的番邦。
2.十口相傳:人類還沒有發明文字之前,所有知識,或歷史,或詩篇,
或文學的傳遞模式,完全依靠口耳相傳。像過去教育尚未普及的年
代,女兒出嫁前,為人母的,就會把為人母的所有經驗和心得藉口耳
相傳的方式傳授給女兒。至於像荷馬史詩:《伊里亞德》與《奧得
塞》,原本也是口耳相傳的史詩,到了希臘文人手中才把它著論竹
帛,筆之於書。考「古」字,從十從口,因此「古古相傳」就成了
「十口相傳」。

【譯文】
臺灣各廳各縣地方志,都收載「原住民歌謠」,然後一一譯成了
「漢文」;大都是「祀祖」、「耕田」、「飲酒」、「出獵」的內容。

017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臺灣雅言注譯

至於男女表達情愛的歌謠,也略採一、二則,用來保存他的習俗。
考究人類文明的進化史,先有「繪畫」,然後才有「文字」;先有
「歌謠」,然後才有「文學」;這是人類知識發展的階梯與歷程。
臺灣民智未開的原住民,還沒有「文字」,卻有「繪畫」;還沒有
「文字」,卻有「歌謠」;所以考古學家、歷史學家、民俗學家,認為
這是研究人類文明進化史的貴重文獻。如能得到文化遺跡、隻字片語,
詳細研究,努力求證,一定可以獲知大概。
原始時代,也是一樣,如《吳越春秋》所記載下來的〈斷竹歌〉,
正是如出一轍。它的內容是說:「斷竹續竹,飛土逐肉。」這正是沒有
文字以前,口耳相傳,十口傳頌的寫照;考徵歷史,的確是中國最古老
最古老的「歌謠」。

018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一一、臺北「采茶歌」

一一、臺北「采茶歌」

1
〈竹枝〉 、〈柳枝〉之詞,自唐以來,久沿其調;而臺北之〈采
2
茶歌〉,可與伯仲 。
采茶歌者,亦曰「褒歌」,為采茶男女唱和之辭。語多褒刺,曼
3
聲宛轉,「比」「興」言情,猶有〈溱洧〉之風 焉。
二十年前,李耐儂發行《臺灣文藝雜誌》,曾采數十首,且為評
4
注;擷翠揚芬 ,感均頑艷;誠浪漫之文學也。近者,《臺南小報》亦
載〈黛山樵唱〉、〈消夏小唱〉,頗有佳 。而廈門某氏曾刊《臺灣
情歌》,惜其用字遣辭,尚欠斟酌。今之提唱「鄉土文學」者,何不
起而蒐羅,以存妙製,為藝苑中,放一異彩也!(PP157-158)

【注釋】
1.〈 竹 枝 〉 : 即 〈 竹 枝 詞 〉 , 樂 府 〈 近 代 曲 〉 名 之 一 。 原 本 田
渝(今重慶)一帶流行的地方民歌。唐詩人•劉禹錫任夔
州刺史時,根據當地民歌改作新詞,歌詠三峽風光與男女
戀情;同時,也委婉曲折地流露出他遭貶謫居在外怨聲,
盛行於世。此後,各代各地詩人寫作〈竹枝詞〉的很多,
也是多詠當地風俗和男女戀情。其作品形式一律是七言絕
句──語言通俗,音調輕快,耐人尋味,甚受歡迎。
2.可與伯仲:謂不相上下,互相媲美。
3.〈溱洧〉之風:〈溱洧〉是《詩經•鄭風》之一。鄭國風俗,每逢春
季的「上巳節」,在溱、洧二河河畔,舉行一個盛大的聚會,聚集了
男男女女、人山人海地來玩樂,〈溱洧〉正是描寫男歡女愛的最好作
品。
4.擷翠揚芬:採取菁華,散播芬芳。本詞為動詞+名詞+動詞+名詞結
構。

019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臺灣雅言注譯

【譯文】
民歌中的〈竹枝〉、〈柳枝〉兩種歌謠,從唐代以後,始終沿用它
的調調;至於臺北的〈採茶歌〉,可以和它們互相媲美,一較高下。
採茶歌,又名「褒歌」,就是採茶時節,男女酬唱,相互應和的民
歌,用語多含褒貶諷刺,漫聲婉約,有如黃鶯出谷,「比況」、「起
興」,表達男歡女愛的情意,尚有古代鄭國〈溱洧〉的遺風。
二十年前,李耐儂發行《臺灣文藝雜誌》,曾採收好幾十首,並加
以評注點染,採擷菁粹,播揚芬芳,讀後深感頑皮冶艷,這真正是浪漫
文學的代表作。近來,《臺南小報》也蒐集了〈黛山樵唱〉、〈消夏小
唱〉,也有不少好作品。
但是廈門某人曾刊載《臺灣情歌》,可惜的是用字也好,遣辭也
好,不太考究,失諸鄙野。
今天大家異口同聲地說要提倡「鄉土文學」的人,為什麼不馬上行
動,蒐羅這些寶貴的素材,保留如此美好的作品,好為文藝界大放出一
道異彩呢!

020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一二、《方言》與《續方言》

一二、《方言》與《續方言》

1 2
《方言》之作 ,昉於子雲 。子雲當西漢之末,郡國上計,繹絡
3 4
都門 ,懷鉛握鏨 ,記其殊語;退而詁之,以成此書。說者謂可與《爾
雅》並行。而漢之「方言」,至今不泯,則子雲之功也。清 杭洲駿
5 6 7
氏有《續方言》二卷 ,採摭注疏 ,《說文》、《釋名》 諸書,以
8 9
補其闕 ;引據典核,極有根柢 ,亦可以知古今「方言」之變易也。
(P158)

【注釋】
1.《方言》之作:《方言》書名,西漢語言和訓詁的專書,此為簡稱;
其全稱為《輶軒使者絕代語譯別國方言》。揚雄撰。今本凡十三卷。
若據揚雄與劉歆來往書信,原為十五卷本。雄寫此書歷經二十七年,
似尚未成書。體例仿自《爾雅》,類集各地古今同義的詞語,大部分
注明通行的範圍。材料來源,有古代的典籍,有直接的田野調查,可
以看出漢代語言分布情況,為研究古代詞彙學的重要素材。
2.子雲:人名,即「揚雄」,(西元前五三∼西元後一八),又作「楊
雄」,字子雲,蜀郡成都(今四川)人。西漢文學家、哲學家、語言
學家。他於語言學,曾著《方言》,凡十五卷,敘述西漢時代各地方
為研究古代語言的重要史料。又續《倉頡篇》之後編成《訓纂編》一
書。
3.繹絡都門:在國都來來往往,絡繹不絕。
4.懷鉛握鏨:亦作「懷鉛提槧」。鉛,鉛粉筆(即今「鉛筆」的前
身);槧,木板:二者都古代書寫的文具。謂隨時隨地攜帶書寫文具
以備記錄語言資料。考《西京雜記》卷三:「揚子雲為事,常懷鉛提
槧,從諸計吏,訪殊方絕域四方之語,以為裨補《輶軒》所載,亦洪
意也。」本句為動詞+名詞+動詞+名詞結構。這是對方言作田野調查

021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臺灣雅言注譯

最早的記錄。
5.《續方言》二卷:書名,語言訓詁書。網羅蒐集唐宋以前經、史、
傳、注、字書裡的古代方言詞語,補揚雄《方言》所未備。依《爾
雅》門類編次,但不明白標示其目。之後,又有程際盛《續方言補
正》、徐乃昌《續方言又補》等著。
6.採摭注疏:搜採摭拾十三經注疏中有關「方言」的史料,本詞為動詞+
動詞+名詞+名詞的結構。
7.《說文》、《釋名》:都是書名:《說文》即《說文解字》之省稱,
是古代中國第一部以部首分類的字書,全書凡十五卷,分五百四十
部,收九千三百五十三個單字,附一千一百六十三個重文。字體以李
斯小篆為主要,蒐羅有古文、籀文等異體,則別為重文。每個單字下
的說解,大抵一先說明字義,再說形構及音讀,全依六書規律來說解
文字形體。書成於東漢安帝建光元年(西元一二一年),是漢代第一
部有系統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典,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字書之
一。可謂集古文經學訓詁之大成,為後人研究文字學、古文字學、古
文經學及編輯字典最重要的依據,也是研究文字學必讀之作。《釋
名》,訓詁書,東漢末•劉熙撰,凡二十七篇,分為八卷。或說始作
於劉珍,完成於熙。體例仿自《爾雅》,而專用音訓,以音同、音近
的字說解字義,推究事物所以命名的由來。其中雖有穿鑿附會處,
然於探求語源,辨正古音和古義,多有參考價值。《爾雅》、《方
言》、《釋名》、《說文》為兩漢最重要的四部語言訓詁著作。其餘
可參考拙著《新訓詁學》一書。
8.以補其闕:闕,即「缺」字。謂拿來填補它的缺失。
9.極有根柢:根柢,原指樹木的根基,喻事業或學問的基礎、底子。
《宋史•畢沖游傳》:「沖游為文,切於事理而有根柢。」此謂杭氏
的學問非常有基礎,有內涵。

【譯文】
有關「方言」方面的著作,創始於揚雄(字子雲)。揚雄生於西漢
末年,地方政府官員到都城會計,絡繹不絕,他拿著紙筆,記錄下來各

022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一二、《方言》與《續方言》

式各樣的方言;然後加以訓詁,完成《方言》一書。談論的人認為可以
和周公旦的《爾雅》並行於世。那麼,漢代「方言」能流傳迄今,而未
遭泯滅的緣故,完全是揚雄的功勞。清代•杭世駿著有《續方言》二
卷,摘錄摭拾自群經注疏、《說文解字》、《釋名》等重要著作,用來
彌補《方言》的缺漏;引經據典,非常精確,極富根基。據此可以知道
古往今來有關「方言」方面的變化更易,是今人必讀之作。

023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臺灣雅言注譯

一三、《里言徵》為閩南方言之作

自是以來,代有作者:若張慎儀氏之《蜀方言》,吳文英氏之
1 2
《吳下方言》 ,茹敦和氏之《越言釋》,全祖望氏之《勾餘土音》
3
以及《直音補正》、《廣東新語》等;皆為一隅 保存其語。而晉江 莊
4
俊元氏有《里言徵》二卷,可為「閩南方言」之書;惜其把捃不多 ,
流傳未廣,故知者亦少耳。(P158)

【注釋】
1.《吳下方言》:書名,即《吳下方言考》,凡十二卷,清•吳文英
撰,乾隆四十八年〈自序〉留芝堂刊本。
2.《勾餘土音》:書名,凡三卷,清•全祖望撰,嘉慶十九年刊本。顏
之「土音」者,全氏〈自序〉云:「以志其為里社之言也。」
3.一隅:本意為一個角落,此作「一個地方」解。
4.把捃不多:「把」疑係「拾」字之誤,謂捃拾的材料不夠豐富。

【譯文】
自揚雄以後,關於「方言」方面世世代代都有著作出現:像張慎儀
氏的《蜀方言》、茹敦和氏的《越言釋》、全祖望氏的《勾餘土音》,
以及《直音補正》、《廣東新語》等;都能為一個地方保存自己的語言
體系。至於晉江•莊俊元氏有《里言徵》二卷,完全是為記錄「閩南方
言」的著作。可惜的是,他把握捃拾的材料不夠豐富,書本流傳也不廣
泛,所以知道的人也很有限。

024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一四、章氏《新方言》

一四、章氏《新方言》

1 2
章太炎先生為現代通儒 ,博聞強識,著述極多;而《新方言》
一書,尤為傑作。太炎之〈自序〉曰:「方今國聞日陵夷,士大夫厭
古學弗講;獨語言猶不違其雅素,殊言絕代之語尚有存者。世人學歐
3
羅巴語,多尋其語根,溯之希臘、羅甸 ;今於國語,顧不欲推見本
始。此尚不足齒於冠帶之倫,何有於學問乎?」
又曰:「讀吾書者,雖身在隴畝,與夫市井販夫,當知今之殊
4 5
言,不違姬 漢 ,既陟升於皇之赫 戲 。」案以臨瞻故國,其惻愴可知
也。蓋太炎此書,作於有清之季;痛黃冑之不昌,振夏聲於未絕,光
復之志,見乎辭矣!(P159)

【注釋】
1.通儒:潘耒〈日知錄序〉分儒為二,謂有通儒之學有俗儒之學。所謂
通儒,即是通達儒術能經世致用的讀書人。
2.《新方言》:書名,章炳麟撰,西元一九 ○ 七年起連載於《國粹學
報》,蒐集方俗異語八百餘則,根據聲韻轉變規律,以古語證今語,
以今語通古語。分〈釋詞〉、〈釋言〉、〈釋親屬〉、〈釋形體〉等
凡十一卷。又《嶺外三州語》一卷,考釋惠州、嘉應州、潮州客話中
一部分語詞來源。民國六年至八年,浙江圖書館刊本,又收入《章氏
叢書》上冊,一九一∼二六四頁;附錄《嶺外三州語》,二六五∼
二六七頁。世界書局景印本。詳拙著《新方言注釋》稿本。
3.羅甸:即今譯之「羅馬」。
4.不違姬漢:姬,姬周;漢,劉漢。謂不會違逆姬周劉漢的雅言。
5.皇之赫戲:赫戲,光明盛大的樣子。《離騷》:「陟升皇之赫戲兮,
忽臨睨夫舊鄉。」亦作「赫羲」若「赫曦」。謂既是冠冕堂皇,又是
光明盛大的樣子。

025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臺灣雅言注譯

【譯文】
章太炎先生是現代的通儒,見多聞壞,聰穎強識,過目不忘,著書
立說,特別豐富;至於他的《新方言》一書,尤其是方言叢書中的傑
作。
太炎於〈自序〉說:
「當今國家於國際聲望中日漸陵夷,讀書人厭惡講究古學;唯獨語
言尚能不違背素雅的本質,絕代殊言的語言還能保留下來。全世界的人
學習歐羅巴語,多懂得尋找出它的語根,追溯到希臘、羅馬時代的語
言;我們今天對於『國語』,依舊不想推見它的根柢所在。這個重要的
工作,不被士大夫階級所認同,那還談得上什麼學問呢?」
他又強調說:
「讀了我的書的人,雖身在田間野外,和那些市場上的販夫走卒,
理當知道今天的方言表情達意,與古代的姬周劉漢的雅言沒有什麼兩
樣,然後可以進階至於伏羲時代呢!」
雅堂案:他俯瞰故國,那個悲慘悽惻的心情,可以想見得到。因太
炎這部著作,是寫成於清代末葉,傷痛炎黃子孫不能夠昌盛,振作原有
華夏聲威於不絕,驅逐韃虜,反清復明,光復中原的心志,全溢於言表
呢!

026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一五、臺語「查甫」考釋

一五、臺語「查甫」考釋

余之研究臺灣語,始於「查甫」二字。
臺人謂「男子」為「查甫」,呼「查埔」。余頗疑之;詢諸故
1
老,亦不能明。及讀錢 大 昕 氏《恆言錄》 ,謂「古無輕唇音,讀
「甫」為「圃」。」《詩•車攻》:「東有甫草。」《箋》:「甫
2
草,甫田也;則圃田。」 因悟「埔」字為「甫」之轉音。
3
《說文》:「甫」,為「男子之美稱。」《儀禮》 :「伯某甫,
仲、叔、季,以次進。」是「甫」之為「男子」也明矣。顧「甫」何
以呼「埔」?試就閩、粵之音而據之,則可以知其例。福建「莆田
縣」呼「蒲田縣」、廣州「十八甫」呼「十八鋪」,是「甫」之為
4
「圃」,「圃」之為「埔」,一音之轉耳。章太炎《新方言》 謂從
「甫」之字,古音皆讀「鋪」或若「逋」。
查,此也,為「者」之轉音;「者個」,則「此個」。所謂「查
甫」,猶言「此男子」也。(PP159-160)

【注釋】
1.《恆言錄》:書名,凡六卷,分十九類,清•錢大昕撰,一九五八年
北京商務印書館排印本,又收入《嘉定錢大昕全集》第八冊中。
2.甫草……圃田:此連氏節引,原文作「甫草者,甫田之草也。鄭有甫
田。」
3.《儀禮》:即《儀禮•士冠禮》,連氏引文與原文亦有參差,原文
作:「曰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當。」
4.《新方言》:詳本書第一四條,注2,二五頁。

【譯文】
我之所以會研究「臺語」,是從探索「查甫」二字開始的。

027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臺灣雅言注譯

臺人稱呼「男子」作「查甫」,念作「查埔」,我很懷疑它的音
義。請教於故舊老友,也不能弄個明白。到了後來,讀了清儒•錢大昕
氏的《恆言錄》一書,說:「古代沒有輕唇音,念『甫』為『圃』。」
《詩•車攻》:「東有甫草」;鄭《箋》:「甫草,甫田〔之草〕也。
鄭有甫田。」因而領悟到「埔」字就是「甫」的轉音。
《說文解字》說:「甫」為「男子的美稱」。《儀禮》也說:「伯
某甫,仲、叔、季,唯其所當。」那麼,這個「甫」字是指「男子」而
言,意思也就很清楚了。
但是,「甫」何以讀作「埔」呢?試就閩南、廣東的讀音來推敲,
就可以知道它的念法。福建「莆田縣」讀作「蒲田縣」,廣州「十八
甫」念作「十八鋪」,可見「甫」讀作「圃」,「圃」又讀作「埔」,
只是一音之轉。章太炎的《新方言》主張從「甫」的形聲字,古音都讀
作「鋪」或作「逋」。
「查」,「此」的意思,是「者」的轉音,「者個」,意思就是
「此個」。所謂「查甫」的意思,就好比說「這個美男子」了。

028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一六、臺語「查某」考釋

一六、臺語「查某」考釋

《里言徵》所載「方言」,如「鏖糟」、「漢」、「謰漫」、「
」、「奊 」,與余《語典》所收相同。而「查某」一條,引《封
1
氏聞見錄》 謂:「婦人放縱,不拘禮度者,呼為『查』,發聲之辭
也。」余不以為然。
夫「查」為發聲辭,其引可用;然「查某」一語,重在「某」
2
字。女子有「氏」而無「名」,故曰「某」 ;如曰:某人之女「某
氏」,某人之妻「某氏」,此例多見於《左傳》。查,此也,說見
前;所謂「查某」,則曰「此女」,猶《詩•召南》之稱「之子」
也。(P160)

【注釋】
1.《封氏聞見錄》:書名,凡十卷,唐•封演撰,收入《筆記小說大
觀》上編二百四十五種,民國六十四年臺北新興書局景印本。修案:
原名作《封氏聞見記》,連氏或誤作「錄」。
2.女子有「氏」而無姓「名」,故曰「某」:此種說解有誤。第十五條
「查甫」,就是「這個美男子」,而「查甫」與「查某」對言,理應
釋作「這個好女子」。所以此「某」字,即「母」字之借,《說文》
「梅」字或從「某」作「 」(六篇上,三頁);而「每」從「母
聲」;以彼推此,由知「查某」,即「查母」,亦即「查女」,亦即連
氏下文所謂「此女」。唯有如此說解,才能前後文意相貫,得其確詁。

【譯文】
晉江•莊俊元氏的《里言徵》所刊載的方言,像「塵糟」、
「漢」、「謰漫」、「 」、「奊 」等,和我的《臺灣語典》所收的
內容相同。

029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臺灣雅言注譯

但是「查某」一條,引用《封氏聞見錄》說:
「婦人舉止放蕩隨性,不能固守禮節的,叫做『查』,屬於發聲辭
了。」
像這種說法,我不認為是對的。
談到「查」做為發聲辭,他所引的例子可供應用。然則「查某」一
詞,側重在「某」字上。女子有「姓氏」而沒有「名字」,所以叫做
「某」;就像說:某人的女兒是「某氏」,某人的妻子是「某氏」那
樣;這些例子多見於《左傳》一書。
「查」,就是「此」的意思,說見前(第十五條,二七頁);一般
所說的「查某」,就是「此女」(這個好女子),就像《詩經•召南》
所稱的「之子」的意思。

030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一七、臺語高尚典雅

一七、臺語高尚典雅

1 2
「臺灣語」之高尚典雅 ,有婦女輩 能言,而士大夫不能書者。
3 4 5
試以「 下」 之語言之,曰「 〔 〕」,曰「煮糜」 ,曰「渧
6 7 8 9 10
泔」 ,曰「倒潘」 ,曰「餾粿」 ,曰「芼麵」 ,曰「 肉」 ,曰
11
「刉魚」 ;凡此八語,聞之甚熟,而讀書十年者,恐不能知其出處。
然則,「臺灣語」為鄙俗乎?為典雅乎?(PP160-161)

【注釋】
1.高尚典雅:謂高貴不俗,典麗文雅。臺語可上溯甲骨文字時代,像
「鼎」為今「鍋子」,即是著例。
2.婦女輩:即女流輩。
3. 下:音「造腳」,即「 前」。古代只有婦女可以進入廚房,君子
(男生)必須遠離庖廚。
4. :「 」即「飯」的古文,謂蒸飯。
5.煮糜:熬煮稀飯。
6.渧泔:醬燒蔥魚。
7.倒潘:倒出餿水。
8.餾粿:古早沒有冷藏設備(如「冰箱」),凡煮熟的食物要放過夜,
必須再蒸熟一次,曰「餾」。「餾粿」,謂將米糕再蒸熟一遍,以免
腐敗。
9.芼麵:將菜肉與麵條一起熬煮。
10. 肉:即「焙肉」,「烤肉」。
11.刉魚:殺魚。詳拙作《臺灣語典考證》。

【譯文】
「臺語」用詞高尚典雅,無與倫比。有些用語婦女之流能夠說得

031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臺灣雅言注譯

出來,但士大夫階級不能書寫出來。試以「 下」(廚房)常用語為
例:說「 飯」(蒸飯),說「煮糜」(煮稀飯),說「渧泔」(醬燒
魚),說「倒潘」(倒餿水),說「餾粿」(再蒸熱米糕),說「芼
麵」(下菜麵),說「 肉」(烘焙肉塊),說「刉魚」(殺魚)等;
總共這八句語,聽起來非常熟悉,但讀了十年書的人,恐怕不能知道它
們的出處。如此看來,那麼,請問「臺語」是鄙俗粗野,不能入耳呢?
或是典雅高尚,能登大雅之堂呢?

032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一八、臺語「白若雪」

一八、臺語「白若雪」

1 2
《日臺大辭典》 為督府所編輯,錯謬之多,不遑枚舉 。臺灣有
「白若雪」一語,為形容之辭,「若」呼「惹」、「雪」呼「薛」,
正音也;而《辭典》以為「白白白」三字之變音,不知其何所據?夫
中國文學之形容辭,多至疊字成雙,如「山」之「峨峨」,「水」
之「浩浩」,「風」之「瑟瑟」,「雨」之「瀟瀟」,未嘗有用三字
3
者;而編者不知其為正音 ,遂有此誤。(P161)

【注釋】
1.《日臺大辭典》:書名,上下兩冊、臺灣總督府編輯,完成於大正年
間,係臺灣官方第一部關於臺語的大辭典。臺北古亭書屋曾影印再
版。
2.不遑枚舉:即「不勝枚舉」,謂沒有辦法一一舉證出來,形容數目太
多。
3.正音:正確的讀法。

【譯文】
《日臺大辭典》是臺灣總督府所編輯成的,其中錯誤謬 的地方實
在太多,不勝枚舉。
臺灣有「白若雪」一詞,是個形容詞,「若」讀作「惹」,「雪」
念作「薛」,這是正確的讀法。而《辭典》卻認為是「白白白」三個字
的變音,不知道根據在那兒?
談到中國文學中的形容詞,多是疊字成雙成對的用法,像形容
「山」是用「峨峨」,形容「水」是用「浩浩」,形容「風」是用「瑟
瑟」,形容「雨」是用「瀟瀟」等,從來沒有用三個字的例子。但是編
者不知「白若雪」的正確讀法,於是才會造成這種不可原諒的錯誤。

033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臺灣雅言注譯

一九、臺語各有來歷不可亂寫

1
臺灣之語,各有來歷,昧者不察,隨便亂書,以訛傳訛 ,至今
未改。臺人謂「宰殺」,曰「刉」,而俗作「 」字;謂「不明」,
曰「普」,而俗作「氆」字;謂「緩行」,曰「徐」,而俗作「趖」
字。
2
考《集韻》 :「 ,音『鐘』, 削物也」;非「宰殺」之義。
3
「氆,音『榜』,西夷織絨也」;非「不明」之義。而《廣韻》 :
「趖,音『梭』,疾行也」;與「緩」相反。蓋因小儒、市儈,不知
4
《說文》 ,不明經傳,故有此謬。而讀書不求甚解者,亦沿其謬,無
5 6
怪俗子輩奉《日臺大辭典》 為金科玉律也 。(PP.161-162)

【注釋】
1.以訛傳訛:「訛」,又作「 」,錯誤。謂將錯誤的事物一再流傳下
去。
2.《集韻》:書名,古韻書之一,四聲相承:平聲四卷,上、去、入各
二卷,凡十卷。宋•丁度奉詔修定。收字五萬三千五百二十五個,比
《廣韻》增多一倍餘,是目前為止收字最多的韻書。因《廣韻》多承
自唐代韻書,繁略失當,故重修此書。韻部仍分二百零六,而韻目名
稱和次序稍有更動,於同用的韻有所改併,並參考當時讀音更訂反
切。內容注重文字形體和訓詁,為研究文字訓詁和宋代語音的重要材
料。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收有昭和四十年用北京圖書館藏景
宋本;西元一九八八年中華書局(北京)亦有景宋本問世。
3.《廣韻》:書名,古韻書之一,全名《大宋重修廣韻》。五卷:平聲
字多,有五十七韻,分上、下二卷,上平二十八韻,下平二十九韻;
上、去、入聲各自一卷;上聲五十五韻,去聲六十韻,入聲三十四
韻,凡二百零六韻。自明末清初以來,從顧炎武始,凡研究中古語音

034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一九、臺語各有來歷不可亂寫

者大都以此為重要史料,研究上古音或近代語音也是以此作為比較的
資料,是漢語音韻學中最重要的一部著作。
4.《說文》:詳本書第十二條,注7,二二頁。
5.《日臺大辭典》:詳本書第十八條,注1,三三頁。
6.金科玉律:原作「金科玉條」;《文選•揚雄〈劇秦美新〉》:「懿
律嘉是,金科玉條」;李善《注》:「金科玉條,謂法令也。言
『金』、『玉』貴之也。」形容科條法令的完美無缺。後多作「金
科玉律」,謂不可變更的規矩或條例。《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
二十回:「或是古人這句話是有所為而言的,後人就奉了他做金科玉
律。」此謂當時臺、日人士均拿《日臺大辭典》充當有關臺語解讀的
最高依據。

【譯文】
「臺語」所使用漢字是各自有它的來歷的,昏昧的人一時失察,隨
便亂寫,以 傳 ,直至今天,陋習未改。
臺人稱宰殺為「刉」,而俗字寫作「 」字;形容「不明」為
「普」,而俗字寫作「氆」字;形容「緩行」為「徐」,而俗字寫作
「趖」字。
考查《集韻》說:
「 ,音『鐘』, 削物也」;並非「宰殺」的意思。
「氆,音『榜』,西夷織絨也」;並非「不明」的意思。而《廣
韻》說:
「趖,音『梭』,疾行也」;正好與「緩」義相反對。
那是因為小儒、市儈不懂得檢索《說文解字》,不明白經傳的說
解,才會造成這種錯誤。至於讀書不求甚解的人,也就沿襲這種謬誤,
積非成是;難怪俗子凡儒輩會奉《日臺大辭典》乙書為金科玉律、秘笈
寶鑑而不知其舛誤了。

035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臺灣雅言注譯

二○、臺語含有中土正音

臺灣之語,既有古音、古義,又有中土正音,如「紀綱」之呼
1 2
「起江」 ,「彭亨」之呼「掽風」 ,「高興」之呼「交興」,「都
好」之呼「誅好」;則其明著者也。
夫臺灣之語,傳自漳、泉;而漳、泉之語,傳自中土。晉、唐之
際,閩南漸啟,中土人士之宦游者日多,則其語言必有存者。以今考
之,且有各地方言,若關中語,若蜀中語,若河朔語,若沅湘語,尚
雜於「臺灣語」中;特無人為之分析耳。
3 4
野史謂 :鄭氏居臺之時,中土士大夫奉冠裳而渡鹿耳 者,蓋
七百餘人。是此七百餘人之子孫,必有尚居臺灣;而臺灣語中之有正
音,固其宜也。(P162)

【注釋】
1.「紀網」之呼「起江」:謂「紀網」一語,閩語讀作「起江」,下
同。謂依規矩行事。
2.「彭亨」之呼「掽風」:「彭亨」、「掽風」,就是今「吹牛」的意
思。苗栗、新竹一帶的特產「掽風茶」,即意謂「吹牛茶」。
3.野史謂:稗官野史這樣說。
4.鹿耳:地名,即今「鹿耳門」,係臺南市近郊重要景點之一。

【譯文】
「臺語」既含有古音、古義,也保留了中原正音,像「紀綱」讀作
「起江」,「彭亨」讀作「掽風」,「高興」讀作「交興」,「都好」
讀作「誅好」;就是著名的例子。
「臺語」是傳自漳州、泉州,而漳州、泉州的語言,則是傳自中
原。晉、唐之世,閩南逐漸開發,中原人士到閩南宧游的越來越多,那

036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二○、臺語含有中土正音

麼,中土語言勢必保存在裡頭。就拿今天所聞所見來考證,尚且保存著
各地域的方言,像關中話,像四川話、像河洛話、像湖南話等,依舊還
雜糅在「臺語」當中;只是沒有人從事調查,加以分析而已。
稗官野史說:鄭成功居住臺灣的時候,中原士大夫捧著明朝衣冠而
東渡鹿耳門的,多達七百餘人。像這七百多人的後代子孫,一定還有留
居在臺灣的;那麼,「臺語」中含有中土正音,那是理所當然,名正言
順的。

037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臺灣雅言注譯

二一、臺語「阿老」與「庶秀」

1
「臺灣語」中之「正音」,余既詳載《語典》 ;又有「轉音」、
2
有「變音」,非研究音韻學者不能知。臺人謂「阿諛」曰「阿老」 ,
3 4
謂「庶羞」曰「庶秀」 ;此自然之語調也 。今之提倡「臺灣語」者,
5
將用「阿老」、「庶秀」之音而捨其本義 ,則「臺灣語」之範圍狹
矣。(P163)

【注釋】
1.《語典》:書名,即連氏所作《臺灣語典》,凡四卷,得一千一百五
十六條。請閱拙作《臺灣語典考證》。
2.阿老:客語讀作「安腦」,即為了討好別人所用特別的語彙來稱讚別
人或誇獎別人。
3.庶秀:客語讀作「細秀」,即今「零食」、「零嘴」、「點心」之
類。
4.自然之語調:即連氏所謂的「正言」。
5.捨其本義:本義,造字者或造詞者所賦予該字或詞最原始的意思。此
謂捨棄它最原始的意義。

【譯文】
「臺語」中的中土正言,我已詳細記載於《臺灣語典》一書;又有
「轉音」、有「變音」,不是研究聲韻學的人是不會知道的。臺人稱
「阿諛」(討好別人)叫「阿老」,稱「庶羞(不時之食,即今『零
食』)」為「庶秀」;這是自然而然的語調。今天提倡「臺語」的人,
竟然只用「阿老」、「庶秀」的語音而捨棄它的本字本義;如此一來,
「臺語」的範圍也就太過狹隘了。

038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二二、臺語「卻」與「迾」

二二、臺語「卻」與「迾」

1
「疊韻連語」 之字,必有其義而後可通。臺人謂「拾」曰
「卻」,而通用「拾」字;然則,「卻拾」將為「拾拾」乎?謂
「迾」曰「遮」,而通用「遮」字;然則「迾遮」將為「遮遮」乎?
蓋「拾」字、「遮」字為習見之字,用之較易;而「卻」字,出於張
2 3
說〈虯髯客傳〉 ;「迾」字出於《後漢書•輿服志》 ,非讀書有得
者,不知其義。(P163)

【注釋】
1.疊韻連語:疊韻,二字韻部相同。連語,同義複詞。
2.張說〈虯髯客傳〉:書名,古傳奇小說。唐無名氏作,五代•杜光庭
編《神仙感遇傳》收錄此篇,後人或誤為杜光庭作。一說唐•張說
作。一說為斐鉶《傳奇》中的一篇。內容寫隋末楊素家妓紅拂,敬慕
李靖,私奔相從,後結識俠士虯髯客,至太原輔佐唐王朝創建基業。
其中對紅拂和虯髯客的描寫頗為生動,唯所敘述的史實多有牴牾;畢
竟是小說,而非歷史之作。
3.《漢書•輿服志》:查《漢書》一百卷,無〈輿服志〉,恐作者失
檢,宜改作《後漢書.輿服志》上,今正;云:「諸侯王法駕,官屬
傅相以下,皆備鹵簿,似京都官騎,張弓帶鞬,遮迾出入稱(課)
保。」(冊六,三六五二頁)。

【譯文】
「疊韻連語」的文字,必須含有意思然後才可以讀通。臺人稱「拾
取」作「卻」,而世俗通用「拾」字;那麼,「卻拾」豈不成為「拾
拾」一語了嗎?稱「迾」作「遮」,而世俗通用「遮」字,那麼,「迾
遮」豈不成為「遮遮」一詞了嗎?那是因為「拾」字、「遮」字為常

039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臺灣雅言注譯

見字,使用起來比較容易;至於「卻」字,只出現在張說的〈虯髯客
傳〉;而「迾」字,只出現於《後漢書•輿服志》上。這不是讀書有心
得的人,不會知道它的來由與本字本義的用法。

040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二三、臺語發語辭宜就音寫之

二三、臺語發語辭宜就音寫之

1 2
發語之辭 ,有音無義 ,自古已然。《史記》之「伊優亞」,《樂
府》之「妃呼豨」,則其類也。臺灣之語,亦有此類,然甚少;有
之,則就其音而寫之,所以存「方言」之本色。(PP163-164)

【注釋】
1.發語之辭:即「發語辭」,像講電話時說「喂」或說「Hello」。
2.有音無義:只有描摹語言的聲音,並不具實質的意義。

【譯文】
用來表示「發語」之詞,只有表示語音卻沒有實質意義,自古以
來,就是這樣。像《史記》的「伊優亞」,又像《樂府詩》的「妃呼
豨」,即是其例。「臺語」也有類似用法,只是非常之少;有的話,就
會用同音漢字來描寫它,所以保存了「方言」和本質應有的特色。

041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臺灣雅言注譯

二四、臺語有音有義較為文雅

1 2
臺灣方言,有沿用漳、泉者,如「恁厝」 、「阮兜」 、「即
3 4
搭」 、「或位」 。若以「轉注」、「假借」之例釋之,其義自明。
何以言之?「恁,汝等也」。「厝,置也」,引申為「居」。
「阮,我等也」;「兜,圍也」,引申為「聚」。「即,就也」;
「搭,附也」,「附」則為「集」。「或,未定也」;「位,猶所
也」。雖屬方言,而意可通。
5 6 7 8 9
又如「那是」 、「安仍」 、「藉會」 、「即款」 、「忽喇」 、
10 11 12
「佳哉」 、「敢採」 、「嶄然」 ,凡此八語,有音有義,較諸他
13
處方言為文雅 。(P164)

【注釋】
1.恁厝:您的家。
2.阮兜:我的家。
3.即搭:這裡。
4.或位:在那兒。
5.那是:閩語疑問副詞,怎麼是。
6.安仍:要怎樣。
7.藉會:這一次。
8.即款:這種樣子。
9.忽喇:好吧!
10.佳哉:倖好(得以倖免)。
11.敢採:閩語猜測語氣詞,可能。
12.嶄然:慚愧的樣子。
13.文雅:連氏謂「臺語」雖是方言,卻是一種雅言。詳前。

042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二四、臺語有音有義較為文雅

【譯文】
臺灣方言,有沿襲自漳州、泉州的,像「恁厝」(您的家)、「阮
兜」(我的家)、「即搭」(這裡)、「或位」(在那兒?)。若以
「轉注」、「假借」的用例來解釋的話,它們的意思自然容易明白。為
什麼這樣說呢?
「恁,汝等也」(您們)。
「厝,置也」,引申為「居住」。
「阮,我等也」(我們)。
「兜,圍也」,引申為「聚集」。
「即,就也」;「搭,附也」,「附」含有「集合」的意思。
「或,未定也」;「位,猶所也」。
這些雖屬方言用語,而意思是可以通解體會的。
又像「那是」(假如是)、「安仍」(要怎樣)、「藉會」(這一
次)、「即款」(這種樣子)、「忽喇」(驚呼辭:好吧)、「佳哉」
(慶幸)、「敢採」(可能是)、「嶄然」(慚愧的樣子),總計八個
語詞,都是「有音有義」的例子,比起其他地方的方言看來是較為「文
雅」的語態。

043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臺灣雅言注譯

二五、臺語儷言有常有偏

1
臺灣「儷語」 ,每有一用「常字」,一用「偏字」,如「老」
2
曰「老」而「幼」曰「茗」,「勇」曰「勇」而「弱」曰「 」 ,
「少」曰「少」而「多」曰「濟」,「熱」曰「熱」而「冷」曰
3
「 」 ;此「偏字」也,實非「偏字」。其見於故事、雅記者,用之
4
已久;特淺人不知 ;以為「偏字」耳。(P164)

【注釋】
1.儷語:即「儷辭」。謂一正一反,語意相對所構成的語詞。劉知幾
《史通•雜說》下:「對語儷辭,盛行於俗。」
2.「弱」曰「 」: ,音 ㄖㄢˇ,即「絨羽」,俗稱「絨毛」,引伸而
柔弱,不能勝任的意思。客語亦用之,說人如此不堪曰「安 斗」。
3.「冷」曰「 」: ,《說文•水部》:「冷寒也。從水,靚聲。」
4.淺人不知:淺人,泛指世俗淺薄無知的人。謂世俗淺薄之人怎會知
道、會懂得。「淺人」一詞,清儒最常用之。

【譯文】
「臺語」中有所謂的「儷語」,表達方式是:每每有一個用「常
字」,有一個用「偏字」(罕見字)所組合而成,像「老」即用「老」
字表示,但「幼」卻用「茗」字來表示(作「老茗」);「勇」即用
「勇」字表示,但「弱」卻用「 」字表示(作「勇 」);「少」即
用「少」字表示,但「多」卻用「濟」字表示(作「少濟」);「熱」
即用「熱」字表示,但「冷」卻用「 」字表示(作「熱 」)。凡此
諸例,一般人誤認是「偏字」,其實並非「偏字」。考其原始,這些用
字見於故事、雅記的,使用它們的時代已是非常久遠;只是淺陋的人無
知、懵懂,誤認為是「偏字」而已。

044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二六、臺語「清生」、「覺羅」、「胡亞」寓義深遠

二六、臺語「清生」
、「覺羅」
、「胡亞」寓
義深遠

臺灣有特別之語,而與諸夏不同者。臺人謂畜生,曰「清生」;
1
犬,曰「覺羅」;豕,曰「胡亞」。覺羅氏 ,以東胡之族,入主中
2
國,建號曰「清」;我延平郡王起而逐之,視如犬豕 。而我先民之奔
3 4 5 6
走疏附 者,漸忠厲義 ,共麾天戈 ,以挽落日 ;事雖未成,而民族精
7
神永留天壤 ,亦可為子孫之策勵也。(P165)

【注釋】
1.覺羅氏:清制:奉努爾哈赤的父親顯祖塔克世為「大宗」,稱他的直
系子孫為宗室;對其伯、叔、兄、弟的旁支子孫,則稱為「覺羅」,
因繫以紅色帶為標志,故也稱「紅帶子」。漢人遂以「覺羅」為滿清
的姓氏,因稱作「覺羅氏」。
2.視如犬豕:古代中國內華夏外夷狄,自稱「夏人」而周邊之異族,則
有東胡、西夷、南蠻、北狄。到了明末,變本加厲,視同豬狗,斷然
與人異種,遂有此說。
3.奔走疏附:四處奔走,大聲呼籲,溝通歸附。
4.漸忠厲義:逐漸盡忠國家,砥礪仁義情操。
5.共麾天戈:麾,動詞,揮動。天戈,指神兵。謂大家戮力一同揮動神
兵,反清復明。
6.以挽落日:《淮南子•冥覽》:「魯陽公與敵戰,日暮,援戈揮之,
日為之反三舍。」唯此「日」,暗喻「明王朝」,「明」字從「日」
作。謂用來挽救明朝就要崩解的國家命脈。
7.永留天壤:壤,指「地」;天壤,即「天地」、「寰宇」。謂像這種
可歌可泣的民族精神必須永遠留存於天地之間。

045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臺灣雅言注譯

【譯文】
臺灣有使用特殊用語卻與中原完全不相同的。臺人稱「畜生」為
「清生」,稱「狗」為「覺羅」,稱「豬」為「胡亞」,即是著例。
愛新覺羅氏以東胡夷族入主中原,建立國號叫做「清」;我們的延
平郡王起兵加以驅逐,把他們當作「狗」、「豬」看待(所以才會有
「清生」、「覺羅」用語)。然而,我們先烈四處奔走,追隨鄭氏,精
忠礪義,同心協力麾動干戈,用來挽救晚明國運;大事雖無法成功,那
種義無反顧的民族精神,卻永遠留存於天地之間,也可成為世代子孫鞭
策勉勵的力量。

046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二七、臺語所謂「要未唏哈」

二七、臺語所謂「要未唏哈」

1
「方言」之中,頗難解索 ;細心思之,亦有其意。臺人謂事之未
成,曰「要未唏哈」,以為「有音無義」矣。
2
一日,與洪逸雅品茗 ,因悟「唏哈」為瓶聲。蓋水未沸時,瓶聲
3
不作,則不得瀹茶 ;以喻:事之未成,尚有待於勉力也。(P165)

【注釋】
1.頗難解索:解釋或探索非常困難。
2.品茗:即「品茶」,古往今來把喝茶當作藝術,因而雅緻化稱為「品
茗」。
3.瀹茶:瀹,動詞,以湯煮物,謂烹煮茶茗。古人用水煮茶,不像今天
用開水沖泡茶葉。

【譯文】
方言當中,有很難解索的例子;仔細思索一番,也寓涵深義在裡
頭。臺人稱「做事沒有成功」作「要未唏哈」,似乎是個「有音無義」
的用語。
有一天,與洪逸雅共同品茶,因而領悟出「唏哈」為煮水瓶聲。正
因為煮水未沸的時候,瓶聲沈寂不響,就沒法子泡茶;臺人因此用來比
喻:事情尚未成功,還有待大家努力呢!

047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臺灣雅言注譯

二八、臺語所謂「加禮連鑼」

1
臺語又有「加禮連鑼」 一語,謂事尚未就,而在進行中也。逸
雅因謂「加禮戲」扮演之時,須先連鑼數次,而後出臺;亦以喻事之
2
尚待也。臺謂「傀儡」曰「加禮」,故「傀儡番」曰「加禮番」 。
(PP165-166)

【注釋】
1.加禮連鑼:古扮演「加禮戲」(即今「傀儡戲」)時,戲場空空蕩
蕩,沒有半個人影,必須先連鑼次數,(一方面告訴觀眾節目就要開
始了,一方面告訴表演者準備馬上要上場表演),然後角色才由後出
臺亮相,比喻時機尚未成熟,猶需等待等待。
2.「傀儡番」曰「加禮番」:臺灣古生番之一,因頭戴面具出草,殺害
漢人而得名。

【譯文】
臺語表面上「有音無義」,事實上卻「有音有義」另一個例子:臺
人又常用「加禮連鑼」一詞,比喻:事情還沒有成就,卻正在進行當中
(表「進行式」)。
洪逸雅解釋說:先民表演「加禮戲」時候;必須先連鑼數聲,炒熱
氣氛,然後再出場亮相;也是用來比喻事情時機尚在期待之中。
臺灣稱「傀儡」為「加禮」,所以稱本土的「傀儡番」為「加禮
番」。

048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二九、臺南所謂「無端且出趙簡子」

二九、臺南所謂「無端且出趙簡子」

1
臺南有「無端且出趙簡子 」一語,以喻事之唐突。蓋掌中班演
2 3
「竊符救趙」 ,至平原君 出臺,報名之時,誤唱「趙簡子」;聞者
4
大譁 。此百數十年前事,故老相傳,留為笑柄;今時子弟已少知者。
(P166)

【注釋】
1.趙簡子:即「趙鞅」。春秋末年晉國正卿。又名「志父」,亦稱「趙
孟」,在晉卿內訌中敗范氏、中行氏。晉定公十九年(西元前四九三
年),襲擊送糧餉於范氏的鄭兵,並誓師說:「克敵者,上大夫受
縣,下大夫受郡,士田十萬,庶人工商遂,人臣棣圉免。」結果大
勝。他戰勝范氏、中行氏後,擴大封地,奠定此後建立趙國的基礎
(三家分晉自此開始)。
2.竊符救趙:戰國時,秦兵攻趙國,趙向魏國求救,魏雖出兵卻觀望不
前。魏公子信陵君主救趙,魏王妃如姬竊得兵符,使他得以指揮魏兵
大破秦軍。
3.平原君:(西元前?∼前二五一)。即「趙勝」。戰國時,趙貴族,
惠文王弟,封於東武城(今山東武城西北),號「平原君」,任趙
相,有食客數千人。趙孝成王七年(西元前二五九年),秦軍圍困趙
都邯鄲(今屬河北),他堅守城池長達三年之久,後向魏、楚取得救
援,終於擊敗秦軍。
4.聞者大譁:聽到的人群起喧譁,大表不可思議。

【譯文】
臺南方言常用「無端且出趙簡子」,這樣的一句諺語,用來比喻:
事出唐突。那是因為掌中班(即今「布袋戲」)飾演「竊符救趙」的歷史
故事,輪到平原君(戰國時人)出場亮相,自報名字的時候,突然誤唱作

049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臺灣雅言注譯

「趙簡子」(春秋時人),在場的觀眾聽見之後,群情激動,大聲喧譁。
這是一百多年前的老故事,故老口耳相傳,一直留作笑柄清談,今
天的子弟們已罕有人知道的典故。

050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三○、臺語「佗去」與「食未」?

三○、臺語「佗去」與「食未」?

1 2 3
「佗去」 、「食未」 兩語,為臺人相見相問之辭 。
細思其言,饒有意義。臺為海上荒土,我先民入而拓之,草萊蒙
3
薉 ,野獸橫行,土番起沒;一出家門,輒有災害;故詢以「佗去」?
4 5
用戒不虞 ,亦「守望相助」 之義也。鑿井而飲,耕田而食,手足
6
胼胝 ,盡力畎畝,猶憂歲歉:故問以「食未」?以祝其平安、無事
之意。則此兩語,可見我先民慘澹經營之苦。我輩今日之得衣食於斯
者,受其賜也。(P166)

【注釋】
1.佗去:佗,閩音「隊」,疑問詞,謂去那裡!
2.食未:疑問句,謂吃了沒有?或作「食飽未」?
3.草萊蒙薉:形容荒蕪到了極點。薉,音ㄏㄨㄟˋ,今作「穢」,詳《說
文•段注》。本詞為動詞+名詞+動詞+名詞結構。
4.用戒不虞:戒,動詞,戒備。不虞,不安全。謂用來戒備,防患事
故。
5.守望相助:喻鄰里彼此互相看護,相互幫助。
6.手足胼胝:胼胝,俗稱「老繭」。手掌或足底因長期努力勞動摩擦而
形成增厚的角質層。《荀子•子道》:「有人于此,夙興夜寐,耕耘
樹藝,手足胼胝,以養其親。」謂滿手滿腳都長了厚厚的老繭,喻辛
勞工作,努力打拚。

【譯文】
臺語有「佗去」(去那兒?)、「食未」(吃飽了嗎?)兩則問候
語,是臺人日常生活相見相問的常用溫馨語。
仔細思慮其中語意,饒富意思,耐人尋味。臺灣原本是座海上荒

051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臺灣雅言注譯

地,我們先民移入而加以開墾,荒煙蔓草,一望無際,毒蛇猛獸到處
都是,土番出沒,難以預料;一旦離開家門,經常遇災罹難;所以相碰
面就會詢問對方「佗去」?用來防備不測;也具有「守望相助,照顧鄰
里」的意思。
臺人鑿井汲水來喝,耕種田畝來吃,努力耕作,手足長滿了厚繭,
努力於田畝生產,還是擔心害怕每年農作歉收,所以詢問對方「食
未」?用來祝禱他歲歲平安、事事順遂的意思。
那麼,這兩句問候語,足以想見我們先民慘澹經營、篳路藍縷的苦
心。我們今天能夠衣食無虞生活在這兒,就是拜受他們的恩賜呀!

052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三一、臺語「全」與「泉」、「將」與「漳」音同

三一、臺語「全」與「泉」
、「將」與「漳」音同

1
臺灣為漳、泉人雜居之地,平時集會,每相戲謔 以資談笑。
2
某莊,有廟祀神,泉人以一豬、一羊 為牲。漳人見而呼曰:「全
3
豬全羊 ,真是鬧熱!」蓋「全」與「泉」同音也。泉人以為侮己,顧
4
其徒曰:「將羊移過來,將豬 移過去!」則「將」又與「漳」同音
5 6 7
也。一捭一闔 ,機鋒相對 ,真是妙語解頤 。(P167)

【注釋】
1.每相戲謔:戲謔,ㄒㄧˋㄋㄩㄝˋ,戲弄取笑。謂經常彼此相互戲弄取笑
對方。
2.一豬、一羊:古禮少牢禮:用一豬一羊的組合來祭祀鬼神、祖先。餘
詳拙著《商周禮制中鼎之研究》一書。
3.全豬全羊:閩南語「全」與「泉」讀音全同。意謂泉州人是豬、泉州
人是羊,即暗畜牲罵人。
4.將羊將豬,閩南語「將」與「漳」讀音全同。意謂漳州人是羊,漳州
人是豬,即罵人做畜牲。
5.一捭一闔:即一開一合,一呼一應。
6.機鋒相對:機鋒:本佛家語,禪宗指問答迅捷,不落跡象,含有深意
的語句,足以啟悟眾生。文益《宗門十規論》:「其間有先唱後提,
抑揚教法,頓挫機鋒,祖會當施,生殺在手。」《天人眼囝》卷三:
汾陽禪師(西元九四七∼一○二四):「霹靂機鋒著眼看,石火電光
猶是鈍。」此喻針鋒相對,互不相讓。
7.妙語解頤:頤 , 音 ㄧˊ ,面 ,鄭玄注《周易•頤卦》,謂口下為
「車」,口上為「輔」,合「口」、「車」、「輔」三者為「頤」,
謂妙趣橫生的對話,令人笑顏逐開,捧腹不已。

053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臺灣雅言注譯

【譯文】
臺灣是漳、泉二州的人所雜處的地方,平常集會,經常彼此互相取
笑對方,作為茶餘飯後的笑柄。
某一個村莊,有座廟宇舉行拜拜,泉州人只用一隻豬、一頭羊充做
犧牲。漳州人發現了大聲呼叫,說:
「全(泉)豬全(泉)羊,真是鬧熱!」那是因為閩南語呼「全」
與「泉」同樣發音。
泉州人認為受到侮辱,對著他們的徒弟,說:
「將(漳)羊移過來!將(漳)豬移過去!」那麼,閩南語呼
「將」又和「漳」發音相同。
如此一來一往,一開一閤,唇槍舌戰,機鋒相對,真是妙語解頤,
令人捧腹。

054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三二、臺語深富人生哲學

三二、臺語深富人生哲學

俚言俗諺,聞之似鄙,而每函真理。古人談論,每援用之。
1
「牝雞司晨,惟家之索」 ;此武王所引之古諺也。「雖有智慧,
2 3
不如乘勢」 ;此孟子所引之齊諺也。「得時不怠,時不再來」 ;此范
蠡所引之越諺也。七雄之世,處士橫議,抵掌而談,尤多徵引。而臺
4
灣之諺,亦有可取者,如曰「作雞著把,作人著秉」 ;此「立志論」
5
之言也。又曰:「三代粒積,一旦傾筐」 ;此「失敗論」之言也。又
6
曰:「賣瓷兮食缺,織席兮困〔睏〕椅」 ;此「自約論」之言也。又
7
曰:「三年水流東,三年水流西」 ;此「循環論」之言也。
余曾把摭數十語,為之演繹;擬撰一書,名曰《臺灣語學上之人
生哲學》。(PP167-168)

【注釋】
1.牡雞司晨,惟家之索:語出〈周書•牧誓〉。謂母雞晨鳴,家業必會
敗落。今閩、臺、客、日月潭邵族皆有相同看法:母雞晨鳴,其家必
有凶災。
2.雖有智慧,不如乘勢:語出《孟子•公孫丑》上。謂雖然有聰明才
智,倒不如乘勢利導,益能成功。
3.得時不怠,時不再來:語出《國語•越語》下,全句為「得時無怠,
時不再來,天予不取,反為之災。」謂得到時機,就要抓住機會,全
力以赴,機不可失,同樣的時機不可能再有;老天賜給的不拿的話,
反而成為災難。
4.作雞著把,作人著秉:「秉」,即「柄」。謂抓雞必須蝕一把米,做
人處事掌握要領,全力以赴,不敢懈怠。
5.三代粒積,一旦傾筐:接連三代努力蓄積,一夕之間遭敗家子通通賠
光輸光。

055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臺灣雅言注譯

6.賣瓷兮食缺,織席兮困椅:賣瓷器的用破缺的碗吃飯,織草席的睡在
椅子上。謂勤儉持家,絕不浪費。
7.三年水流東,三年水流西:即「十年河西,十年河東」,謂風水輪流
轉,貴賤代更替。

【譯文】
俚俗諺語,聽起來似乎粗俗鄙陋,但常含有真理在。古人談論事
理,經常引用到它。
「牝雞司晨,惟家之索」;這是西周武王所引用的古諺語。
「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這是戰國孟老夫子所引用的齊國諺語。
「得時不怠,時不再來」;這是春秋范蠡所引用的越國諺語。
戰國七雄的時代,游說之士,大談闊論,抵掌辯論,尤其多所徵
引。
至於流行臺灣的諺語,也有可取的地方:
像說「作雞著把,作人著秉(柄)」;這是「立志論」的說法。
又像「三代粒積,一旦傾筐」;這是「失敗論」的說法。
又說:「賣瓷兮食缺,織席兮困(睏)椅」;這是「自約論」的說
法。
又說:「三年水流東,三年水流西」;這是「循環論」的說法。
我曾經蒐集數十條類似的諺言,加以演繹成篇;並打算把它寫成一
部書,書名叫做《臺灣語學上之人生哲學》。

056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三三、臺諺富有哲理

三三、臺諺富有哲理

1
俗諺之中,有一痛快語 ,則曰「有食燒酒,也穿破裘;無食燒
酒,也穿破裘」;此「樂天主義也」。
2
夫人生世上,不過數十寒暑,而衣食營之,疾病攖之 ,憂患乘
之,妻子縈之,一日之間,為歡幾何?故曰:「萬事不如杯在手,一
3 4 5
年幾見月當頭!」 此劉伶 之所以頌「酒德」,而王績 之所以記「醉
鄉」也。
6
然臺諺復曰:「日出也著備雨來糧!」為「未雨綢繆」 之意,知
此者,庶不至陷於苦境。(P168)

【注釋】
1.痛快語:令人拍案叫絕的諺語。
2.疾病攖之:攖,音ㄧㄥ,動詞,糾擾。謂大小病痛糾擾著我們。
3.萬事不如杯在手,一年幾見月當頭:所有美事都比不上一杯酒掌握在
手中,一年到頭有幾個晚上是明月當空的呢?謂人生歡愉少而痛苦
多,相聚少離別多。
4.劉伶:西晉沛國(今安徽濉溪縣西北)人,字伯倫。「竹林七賢」之
一。曾任建威參軍。晉武帝泰始初,對朝廷策問,強調無為而治,被
認為無能而罷免。性嗜酒,作〈酒德頌〉(《古今酒事》,一二五
頁),對「禮法」表示輕蔑,宣揚老莊思想及縱酒放誕的老莊生活。
5.王績:(約西元五八九∼六四四)唐詩人,字無功,絳州龍門(今山
西河津)人。王通之弟,曾住東皋,號「東皋子」。績清高自恃,放
誕縱酒,其詩作多寫飲酒及隱逸田園之趣,贊美嵇康、阮籍和陶淵
明,嘲諷周孔禮教,以抒懷才不遇的苦悶。作〈醉鄉記〉(《古今酒
事》,一二九頁)
6.未雨綢繆:謂事先做好周詳準備。朱柏廬〈治家格言〉:「宜未雨而

057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臺灣雅言注譯

綢繆,毋臨渴而掘井。」

【譯文】
臺語「俗諺」當中,有一句痛快的話,說是:
「有食燒酒,也穿破裘;無食燒酒,也穿破裘」;這正是「樂天主
義」的寫照。
談到人活在世間,只不過幾十個寒暑,卻為了衣食汲汲營營,卻被
疾痛苦難糾纏著,卻給憂患恐懼所乘騎著,卻讓妻子兒女所牽絆著,一
天之中,有多少快樂呢?所以說:
「萬事不如杯在手,一年幾見月當頭!」
(任何事情都比不上一杯酒握在手中,請問一年當中有幾次可以欣
賞到頭頂上的明月?)
正因為如此,所以南北朝的劉伶才會有歌頌「酒德」之作,而王績
才會有「醉鄉」的紀錄。然則,臺諺又說:
「日出也著備雨來糧!」
(即使是烈日當頭也要準備著下雨天所需要的糧食!)
正告誡我們「未雨綢繆」、「防患未然」的意思,唯有懂得這個道
理,才不致陷入苦境,掉進困境之中。

058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三四、天下事最是不公

三四、天下事最是不公

1
天下事之最不平者,莫如「赤腳兮 鹿,穿鞋兮食肉」 之語。
2
漢高、唐太 之得天下,何以異是!強者自強,弱者自弱,貧富貴
3
賤之分,因之日嚴而平民苦矣。故俚諺曰:「做惡做毒,騎馬咯嘓 ;
4 5
善討善食,閹雞拖木屐! 」此不平之言也。何以言之?盜跖 ,橫行天
6 7
下,日殺無辜,竟以壽死!孔子 ,聖人也,秉禮懷仁 ,而轍環終
8
老 !善惡之判,既無可憑,何論強弱?欲持其平,在行公道,所謂見
者有份也。人人能任其事,人人能食其力,人人能享其自由、幸福,
而天下平矣。(PP168-169)

【注釋】
1.赤腳兮 鹿,穿鞋兮食肉:光著腳丫子追逐野鹿,穿著鞋子的吃肉。
2.漢高、唐太:漢高,漢高祖•劉邦(西元前二五六∼一九五),是
兩漢王朝的建立者。字季,沛縣人。前二○二年,戰勝項羽,即皇帝
位,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在位期間,繼承秦制,實行中央集權制
度。以秦律為依據,制定《漢律》九章。
唐太,唐太宗•李世民(西元五九九∼六四九),隋末隨其父李淵起
義反隋,李淵稱帝,封為秦王,任尚書令。武德九年(西元六二六
年)發動「玄武門之變」,得為太子,繼帝位。推行均田制、租庸調
法和府兵制度,並加強對地方政府官吏的考核。常以「隋亡為戒」,
任賢納諫,社會經濟得以恢復,國泰長安,史家稱為「貞觀之治」。
3.做惡做毒,騎馬咯嘓:做惡多端的人身居高位,騎著高頭大馬在馬路
上咯嘓咯嘓地跑著。
4.善討善食,閹雞拖木屐:心地善良每天做善事的人像閹雞抱著木屐,
苟且偷生,不得好報。
5.盜跖:跖,音 ㄓˊ 。春秋戰國之際人。名「跖」、「盜跖」,見於

059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臺灣雅言注譯

《孟子》、《商君書》、《荀子》、《韓非子》等書。如:(1)《荀
子•不苟》云:「盜跖吟口,名聲若日月,與舜禹俱傳而不息;然而
君子不貴者,非禮義之中也。」(2)《莊子•盜跖》說他率領「從卒
九千人,橫行天下,侵暴諸侯」;「所過之邑,大國守城,小國入保
(堡)。」於「跖」上加「盜」字者,基於他「橫行天下」的緣故。
6.孔子:(西元前五五一∼前四七九)。春秋末葉思想家、政治家、教
育家,儒家的創始者。名丘,字仲尼(屔),魯國陬邑(今山東,曲
阜東南)人。先世是宋國貴族。學無常師,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
萇弘,學琴於師襄。先後有弟子三千人,其中著名的多達七十餘人。
他的學問以「仁」為核心,認為「仁」就是「愛人」,提出「己所
不欲,勿施於人」(消極面);「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積極面)的論點,即其心目中的「忠恕」之道。又以「孝悌」為
「仁」之本,以為「仁」的執行要以「禮」為規範,他說「克己復禮
為仁」。「仁」以維護貴族等級之秩序為目的,同時也表現了對一般
人的重視。於教育主張上強調「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觀念,提倡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精神。自劉漢以來,孔子學說成為兩千
多年傳統文化的主流,影響層面既深且遠,並尊稱孔子為「至聖先
師」、「萬世師表」。
7.秉禮懷仁:秉持禮樂制度,心懷仁民愛物,民胞物與的信念。
8.轍環終老:孔子年五十,由魯國中都宰升任司寇,後又周游宋、衛、
陳、蔡、齊、楚等國,前後長達十三年。自稱「如有用我者,吾其為
東周乎?」終不見用。六十八歲時才返回魯國。轍,馬車在黃土上所
輾壓而成的軌跡。轍環,即是乘坐馬車周游列國。謂孔子乘坐馬車周
游列國直到老朽才肯罷休。

【譯文】
天下的事情最不公平的,莫過於「赤腳兮 鹿,穿鞋兮食肉(光著
腳丫子追逐野鹿,穿著風光的皮鞋天天吃肉食)」的諺語。
漢高祖、唐太宗由一介平民,然後得天下,正是最好的寫照,強者

060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三四、天下事最是不公

恆強,最大的贏家;弱者常弱,自是最大的輸家;導致貧與富、窮與賤
的區隔,落差日益擴大,所有平民百姓生活日益困苦艱難了。
所以俚諺又說:
「做惡做毒,騎馬咯嘓;善討善食,閹雞拖木屐!」
(做盡壞事心狠手辣的,騎著馬兒─馬蹄咯嘓咯嘓響著─逍遙
自在地過日子;做盡好事自食其力的,就像閹雞拖著木屐─要死不活
地過著苦日子!)
這正是內心不平的言論,要如何說呢?像盜跖為非作歹,橫行天
下,每天濫殺無辜,竟然能夠壽終正寢。又像孔老夫子,是一個偉大的
聖人,秉禮行事,懷仁憂民,竟然周游列國十三年,直到老為止!
如此看來,善惡的判定,既然沒有標準可供憑藉,更如何去討論
「強」與「弱」,想要有持平之理,必須在行公道,就是一般所說的
「見者有份」的道理。每一個人能擔任該做的工作,每一人能自食其
力,人人能夠享有應有的自由和幸福,那麼,天下自然是太平盛世了!

061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臺灣雅言注譯

三五、俚諺反映社會真相

1
「男女居室,人之大倫」;「二姓合婚,百年偕老」 ;此定盟之
2
頌辭也。故俚諺曰:「〔嫁〕護雞, 雞飛 ;嫁護狗, 狗走;嫁護
3 4 5
乞食, 葭注斗 。」蓋以女子從一而終 ,雖遭困阨 ,不忍離異。
6
自戀愛之說興,朝為求鳳,暮賦離鶯,而伉儷 之情,薄矣!他
日,有研究臺灣道德之變化者,當就「俚諺」而求之。(P169)

【注釋】
1.二姓合婚,百年偕老:《禮記•昏義》云:「昏禮者,將合二姓之
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也。」民間習俗依據此說編成「四
句」,即成為「二姓合婚(昏),百年偕老」;謂合二姓成婚,百年
好合,直到老死,也不會變心。
2.〔嫁〕護雞, 雞飛:「嫁」字依上下文意補。護,動詞,表被動,
給。 ,即「逮」,跟隨。謂嫁雞隨雞,跟著雞一起飛翔。
3.嫁護乞食, 葭注斗:乞食,即「乞丐」。「葭」、「斗」,名詞,
都是乞丐行乞的必需裝備。謂一旦嫁給了乞丐,提著「葭」,注著
「斗」,沿街乞討,過著沒有尊嚴的日子。
4.從一而終:謂婚姻既已成為定局,固守夫家,終生不再改嫁。
5.困阨:困苦窮阨。
6.伉儷:夫婦。

【譯文】
「男歡女愛,共立家室,這是人生的最大倫理」;「聯合二姓家族
促成婚姻,直到百歲同享晚年」;這是定婚時所使用的頌辭。所以臺語
俚諺說:
「嫁給雞,跟隨著雞飛翔;嫁給狗,跟隨著狗奔走;嫁給乞丐,
草蓆拿著要飯傢伙四處乞討渡日。」
意謂女子嫁夫,一定要矢志不二,從一而終,雖遭困阨,即使顛沛

062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三五、俚諺反映社會真相

流離,也不忍心離異,去事二夫。
自從自由戀說興起,早上追求鳳凰,到了黃昏卻賦離鶯(指不歡而
散),導致夫婦的感情日益淡薄,家庭日益渙散了。有一天,有研究臺
灣道德變化史的學者,理當就「俚諺」來考究,一定會有收穫的。

063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臺灣雅言注譯

三六、昔「產兒限制」即今「家庭計劃」

1
多子之願,自古已然;華封祝堯 ,曾傳其語。蓋欲子孫之盛,而
室家之昌也。
2
俚諺曰:「濟囝 認窮」 ;則以諸子長成,各事其業,無憂衣食
3
也。然其反語曰:「濟囝餓死父」 ;此非空言,實有其事,且為數年
前事。
艋舺嫗,年七十餘,有子七人。長子舉武鄉薦,雖死有孫;餘亦
各小康自立。嫗愛少子,居其家。洎病篤,輿往長子所,長婦不受,
謂丈夫已死,不能任喪事;乃赴次子居,次子亦不受。三子、四子咸
推諉,而媼死於道上矣。見者大譁,群肆抨擊,少子乃舁歸收殮;此
真倫常之變。嫗非多子,何以至是?里中有生子眾多無力養育者,旁
4
人輒為之歎,曰:「跋落囝兒坑」 ;亦可以見其慘狀。
5
然則「產兒制限」 ,豈空論哉?(PP169-170)

【注釋】
1.華 封 祝 堯 : 即 「 華 封 三 祝 」 。 傳 說 唐 堯 游 於 華 地 , 華 封 人 祝 其
「壽」、「富」、「多男子」。語見《莊子•天地》;成玄英
《疏》:「華,地名也,今華州也。封人者,謂華地守封疆之人
也」。後因用「華封三祝」為祝頌之辭。
2.濟囝 認窮:「濟」,閩語用字,謂眾多也。囝,閩語用字,謂小孩
子。 ,音「賣」,閩語用字,謂不要。謂小孩子眾多,要認命,不
要埋怨貧窮。
3.濟囝餓死父:謂小孩子多,就會餓死老父。餘詳第二六二條,四四六
頁。
4.跋落囝兒坑:「跋落」,閩南用語,動詞,跌入。謂跌入多子多孫的
陷阱當中。

064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三六、昔「產兒限制」即今「家庭計劃」

5.產兒制限:即今「家庭計劃」或「生育計劃」,謂一個不嫌少,兩個
恰恰好云云。

【譯文】
百子千孫的生育願望,自古以來,就是這樣。上古時代的華封祝福
唐堯,已流傳著這句話。正因為希望子孫繁盛,室家能夠富昌。
俚諺說:
「多小孩的人不要認窮(言下之意:必有翻身的一天)!」
那麼,諸子長成,各有自己的事業,各有自己的一片天空,自能使
為人父母的衣食無憂,生活無虞。但是其反語,卻說:
「多小孩就會餓死老父親(言下之意:小孩子爭食,父母遭餓
死!)」
這並非空話,真有其事,而且發生在幾年前的時事。
艋舺(今萬華)老太婆,已七十多歲,育子有七人之多。長子中鄉
試為武舉人,雖早死,卻有孫子多人;其餘也各自過著小康生活,各自
獨立。老太婆獨愛少子(小兒子),住在他家。自從病重,小兒子把她
抬往長子住的地方,大媳婦不接受,說丈夫已死,無法替她辦喪事;不
得已再赴次子居住的地方,次子也不肯接受。乃至三子、四子,通通都
推諉塞責,竟然讓老太婆病死在途中。
看到的人,群情譁然,大家大肆抨擊,結果小兒子才肯扛回家收殮
了事;這真是人類倫常的變態。老太婆如非多子,何以會到這種悲慘的
地步?
鄰里中,有生子女眾多,沒有能力撫育教育的人,旁人就常為他感
慨系之地說:
「跌落在嬰兒坑(言下之意:自己掉落自己挖的陷阱裡面─自做
自受,無法自拔!)」
也足以看到那種悽慘的狀態。
那麼,「產兒限制」(即今「家庭計劃」),難道只是空談嗎?

065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臺灣雅言注譯

三七、青烏術事屬荒唐

1
青烏之術 ,其事荒唐;而富人信之,以為既富之後,可以增富,
子孫且能封侯拜相。嘗有親死不葬,延聘山師,竭力奉承,冀得吉
壤。而為山師者,多窮骨相,滿口胡言;故俚諺曰:「背脊負黃巾,
2
亞別人看風水 !」「黃巾」,為裹枯骨之用;謂不能葬其親而欲為擇
葬;亦比喻己事不為,而欲為人謀事也。
其曉事者,則曰「福地福人居」,更進曰「有天理亞有地理」;
可見風水之無用矣。
明太祖既得天下,慮人之奪其子孫天下也,命江夏侯•周德興往
斷宇內天子氣。德興至南安,見石井鄭氏祖墳,有「五馬奔江」之
形,欲毀之。夢一老人告之,曰:「留此一脈,為明吐氣」!覺而異
之,乃止。
其後,延平父子效忠明室,保存正朔者,三十餘年;而明之天
下,竟為長白山下之覺羅氏所奪:此則洪武君臣之力所不為也。
嗚呼!帝者之貪愚,亦可笑已(按:「負」,古音「倍」。《史
記•夏本紀》:「至於負尾」;《漢書》作「倍尾」,古音通!)
(PP170-171)

【注釋】
1.青烏之術:即「青烏術」。相傳漢代青烏子,亦稱「青烏公」或「青
烏先生」,精於堪輿之術。《抱朴子•極言》:「相地理則書青烏之
說」。後世因稱「堪輿之術」即「相地術」為「青烏術」。
2.背脊負黃巾,亞別人看風水:負,古音「倍」,動詞,背負。黃巾,
民間習俗用黃巾包裹祖先枯骨。亞,表被動,給。謂自己背負著用黃
巾包裹祖先的枯骨,還要替別人堪輿吉壤呢!喻己事不能為,反而要
替人謀事。就像電視第四臺有許多老師介紹別人買哪一檔股票,真的

066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三七、青烏術事屬荒唐

那麼厲害的話,為什麼自己不買,專門慫恿散戶去買。以今律古,則
有異曲同工之妙。

【譯文】
青烏之術(看風水的訣竅),事屬荒唐;但有錢人深信不疑,認為既
富有之後,又可以更富有,庇蔭子孫,甚至能夠封侯拜相,大富大貴。
曾經有親人死後不趕快埋葬,延聘地理師,竭力奉承,投其所好,
希望獲得龍穴。但是風水師大多是一副窮骨相,滿嘴胡言亂語;所以俚
諺說:
「背脊上綁著黃巾帶,也能夠替別人看風水!」
「黃巾」,臺俗用來包裹枯骨的布條,意謂自己不能埋葬自己的親
人骨骸,還想要替人擇吉地安葬;也用來比喻:自己的事已做不好了,
還想要替別人圖謀大事。
真正懂得事理的人,就會說:
「福地,福人居(有福氣的人才能住在福地上)!」
又更進一步地說:
「有天理才會有地理!」
由此可見,風水之說,根本毫無用處呢!
明太祖既已爭得天下,擔心有人會掠奪他的子孫的天下,就下令江
夏侯•周德興切斷天下所有天子氣的龍穴。德興到了南安,發現石井鄭
家的祖墳,上面有「五馬奔江」的山勢,打算把它毀掉。忽然夢見一個
老頭子告訴他,說:
「保此一命脈,替朱明吐一口怨氣!」醒來感到奇怪,於是終止行
動。
數百年後,鄭延平父子效忠明室,保存大明正朔三十多年;結果,
朱明的天下,竟然被長白山下的愛新覺羅氏所掠奪;這正是洪武君手下
能力所不能及,所不能為的地方。
嗚呼!身為帝王的人,那種貪婪、那種愚昧,實在太可笑啦!
(按:「負」,古音讀作「倍」:《史記•夏本紀》:「至於負
尾」;《漢書》引作「倍尾」,足證「負」、「倍」,古音是相通的。)

067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臺灣雅言注譯

三八、氣候俚諺來自經驗

臺灣處東南海上,潮流所經,寒熱互至;故其氣候,頗與中土不
1
同。而徵之俚諺,歷驗不爽 。如曰:「六月初三雨,七十二雲頭」;
又曰:「芒種雨,五月無乾塗,六月火燒埔」;又曰:「六月,一雷
止九颱;九月,一雷九颱來」;又曰:「雨前,濛濛終不雨;雨後,
2
濛濛終不晴。」故老相傳,實由經驗;田夫漁子,豫識陰晴 。此如巢
居知風,穴居知雨,有不期然而然者也。(P171)

【注釋】
1.歷驗不爽:即「屢試不爽」,謂每次測驗結果絲毫不差。
2.豫識陰晴:豫,即古「預」字。謂能夠事先知道天氣是陰天或是晴
天。

【譯文】
臺灣地處東南海上,潮流所流經的地方,忽寒忽熱,瞬間到來;故
這裡氣候,和中原全不一樣。但徵信於俚諺,歷驗結果,秋毫不爽。像
說:
「六月初三雨,七十二雲頭」;
又說:
「芒種雨,五月無乾塗,六月火燒埔」;
又說:
「六月,一雷止九颱;九月,一雷九颱來」;
又說:
「雨前,濛濛終不雨;雨後,濛濛終不晴。」
故老口耳相傳,實由於經驗所得;至於田夫、漁子,都能夠預知陰
晴風雨。這正好像巢居樹上的,知道要刮風;穴居山洞的,知道會下
雨,真是有不期然而然的效應在呢。

068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三九、臺灣風信諸暴

三九、臺灣風信諸暴

風信曰「暴」,亦曰「報」。初起時,謂之「報頭」;風力漸
大,行船者忌之。
《臺灣府誌》所載有「玉皇暴」、「媽祖暴」、「烏狗暴」、
「白鬚暴」,凡數十名,各有時日。如正月初九為「玉皇暴」,相
傳玉皇誕辰。是日有暴,則各暴皆驗;否則,未可憑準;故俚諺:
1
「天公那有報,眾神藉敢報。」 又曰:「烏狗報白鬚」,言相應
也;正月二十九日,為「烏狗」;而二月初二,為「白鬚」。又曰:
2
「送神風,接神雨」 ,則以十二月二十四日多風而正月初多雨也。
(PP171-172)

【注釋】
1.天公那有報,眾神藉敢報:天公,俗稱「玉皇大帝」。藉,閩語用
字,才。謂玉皇大帝在正月初九刮起「玉皇暴」,然後眾神所主管數
十名「暴」才敢起動,才會準確。
2.送神風,接神雨:民俗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夜送眾神返回天庭,稱
「送神」;正月初一迎接眾神回到人世間,謂「接神」。謂送神時候
多風的話,那麼,接神以後就會多雨。

【譯文】
臺灣稱「風信」作「暴」,也寫作「報」。剛剛開始的時候,叫做
「報頭」;風力漸漸狂大,開船的人最大的顧忌。
《臺灣府誌》所記載的,有「玉皇暴」,有「媽祖暴」,有「烏狗
暴」,有「白鬚暴」;林林總總,總共幾十個名稱,各有到來的時間和
日期。
像正月初九,是「玉皇暴」,相傳玉皇大帝的誕辰。當天有「暴」的

069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臺灣雅言注譯

話,其餘各「暴」都會準確,都會應驗。否則,未可憑準。所以俚諺說:
「天公那有報(暴),眾神藉敢報(暴)!」
又說:
「烏狗報白鬚」;
是說互相應驗的例子。正月二十九日,是「烏狗暴」;到了二月初
二,是「白鬚暴」;暴暴(報報)相互應驗。又說:
「送神,風;接神,雨!」
民間習俗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眾神返回天庭,如果多刮風的話;那
麼,到了正月初一,迎接神明回到人間時,就會多雨呢!

070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四○、臺南氣候激變

四○、臺南氣候激變

南方患熱,北方苦寒,此自然之理也。
1
臺南,地近赤道 ,長年溫燠。冬春之際,常在華氏六、七十度;
有時昇至八十餘度,或降至四十二、三度,不過一、二日而已。俚諺
2
曰:「未食午節 ,破裘 甘放」 。又曰:「正月,寒死豬;二月,
寒死牛;三月,寒死播田夫;四月,寒死健乖新婦。」亦可以見氣候
之激變矣(按:臺語呼「牛」為「愚」,與「豬」、「夫」、「婦」
韻)。(P172)

【注釋】
1.地近赤道:地球原本是一百八十度垂直,太陽照射地面是永恆不變
的;後因受月球引力的影響,作二十三度二十七分傾斜,而使陽光照
射地面起了變化,夏至、冬至,太陽直射南北迴歸線,春分、秋分太
陽直射赤道,所以地球有了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臺南地處北
迴歸線之南,因謂「地近赤道」。
2.未食午節 ,破裘 甘放:午節 ,指農曆五月五日端午節的 子,
,閩南用字,謂不要。是說還沒吃端午節的 子,即使是一件破裘
也不要收藏起來。民國四、五十年代,沒有公共游泳池,小孩子多到
附近河流去游泳,家長只准他們在端午節過後才能游泳,以免水溫太
低,小孩子休克而死。

【譯文】
南方人以炎熱為患,北方人為酷寒所苦,這正是自然的原理。
臺南,地理位置接近赤道,終年溫燠難受。冬春之交,常在華氏
六、七十度左右;有時候飆升到八十多度,或驟降至四十二、三度,只
不過一、二天而已。俚諺說:

071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臺灣雅言注譯

「未食午節 ,破裘 甘放(意謂:還沒吃到端午的 子,即使是


破衣裘也不要收拾起來,以備不時之需)。」
又說:
「正月,寒死豬;二月,寒死牛;三月,寒死播田夫;四月,寒死
健乖新婦!」
也可以從中一窺臺南氣候的激烈變化了。
(按:臺語讀「牛」作「愚」,它和「豬」、「夫」、「婦」諸字
韻互押。)

072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四一、基隆昔稱「雨港」

四一、基隆昔稱「雨港」

1
淡水為今之臺北 ,前時管地廣漠,北自宜蘭、南訖大甲,皆淡
水廳所轄也。草萊未伐,長年陰霧,罕晴霽。故俚諺曰:「淡水是這
2
天,雨傘倚門邊」 ;可以知其多雨矣。
3
建省以來,山嵐漸斂,民戶日殷,雨雖稍殺 ,而自冬徂夏,連
4
綿不絕,基隆且稱「雨港」。是其氣象之陰晴,與臺南迥異 矣。
(PP172-173)

【注釋】
1.淡水為今之臺北:「臺北」原屬淡水廳管轄,該廳轄區為整個北臺
灣,包括今天的宜蘭、臺北、桃園、新竹、苗栗及臺中的一部分。
2.淡水是這天,雨傘倚門邊:像淡水的這種天氣,雨傘是一時一刻少不
了,必須倚靠在門側,隨時待用。
3.雨雖稍殺:殺,動詞,減少。雨量雖然稍稍減少。
4.與臺南迥異:臺南屬赤道氣候,半年乾旱,半年下雨。在嘉南大圳興
建之前,嘉南平原是看天吃飯的地方,老天下雨才有飯吃。大圳建好
後,得水利灌溉便利,嘉南平原成為臺灣的米倉之一。

【譯文】
淡水於今歸屬臺北管轄,之前它所管轄地方非常廣闊,北自宜蘭,
南訖大甲,都是淡水廳的轄區。
草萊蔓生,未曾開墾,長年陰霧籠罩,罕見晴霽;所以俚諺說:
「淡水是這天,雨傘倚門邊」;
可以知道其地多雨少晴了。
建立臺灣省以來,山嵐漸漸收歛,家家戶戶,人口越來越多,雨雖
然稍稍減少;不過自冬迄夏,天天下雨,連綿不絕,其中的基隆就有「雨
港」的稱呼。如此看來,淡水氣象的陰晴風雨,和臺南是完全不同的。

073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臺灣雅言注譯

四二、臺人深諳病理杜絕傳染

禁忌之事,無論文野,環球各族,自古留傳。苟以「俗諺」而考
之,可以覘民德之厚薄而民智之淺深也。
臺人之言曰:「七不出,八不歸」;此言正月之行事耳。若曰:
1
「 借人死,悄借人生」 ;則為惻隱之心;雖遇病人借宿,亦不忍
2
拒之也。又曰:「 參生疥兮像床, 參 痾對門」 ;此則恐其感染
也。「 痾」,則痳瘋,為遺傳病,潛伏之期頗久;故諺曰:「會過
祖,昧過某」;言能及其子孫也。
古人之深晰病理,明知傳染而不言傳染,慮聞者之寒心耳。家有
3
天痘、肺癆 及諸惡症,則禁親友存問,謂於病者不祥;實則懼見者之
不祥,故婉言以拒之。然則此種禁忌,豈遜於衛生昌明之國哉!
(按:臺語「同」曰「像」,「相像」則「相同」。「會」,能
也;「昧」,不能也。)(P173)

【注釋】
1. 借人死,悄借人生: ,音「賣」,閩南用字,不要。謂不要借人
家往生,可以借病人住宿。
2. 參生疥兮像床, 參 痾對門: 參,閩語用詞,不要和。生疥,長
膿瘡。像,閩語用字,同,和。 痾,臺語,即痳瘋。謂不要和生疥
瘡的睡在同一張床,不要和痳瘋病患住在對門(怕被傳染)。
3.天痘肺癆:天花與肺結核均屬於口沫空氣傳染的疾病。

【譯文】
禁忌的事情,無論文明、野蠻,環球各民族,自古流傳,久久不
已。假如利用「俗諺」來考察的話,就可以一窺民德的厚薄和民智的深
淺了。

074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四二、臺人深諳病理杜絕傳染

臺灣人的說法,云:
「七不出,八不歸」;
這是指正月過年的行事曆而言。像說:
「 借人死,悄借人生」;
就是描寫惻隱同情心:雖碰上病人路過借宿過夜,也不忍心峻拒
了。又說:
「 參生疥兮像床, 參 痾對門」;因為瘡疥、痳瘋都是傳染
病,恐人受到感染。「 痾」,就是痳瘋,為傳染病之一,潛伏期頗
長,不易發覺。所以俚諺會說:
「會過祖,昧過某」;
這是說這類傳染病能禍延子孫。
古人深明病理,明知會傳染而不說「傳染」,顧慮到聽者寒心戰慄
而已。家裡有天花、肺結核及諸多惡症(眾多傳染病),就會禁止親友
存問探視,說是對病人不祥,事實上,是恐怕探視者遭到不測,所以婉
言加以拒絕。那麼,像這種禁忌,難道會比不上衛生昌明的國家嗎?
(按:臺語「同」作「像」,「相像」就是「相同」的意思。
「會」,能也;「昧」,不能也。)

075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臺灣雅言注譯 / 邱德修著 . -- 初版. --臺北
 市:台灣書房, 2009.10
   面; 公分. --(臺灣古籍大觀;8W15)

ISBN 978-986-6764-97-4 (平裝)

1.臺語 2.詞彙
803.32 98014916

台灣古籍大觀 8W15

臺灣雅言注譯
作   者  邱德修
封面設計 鄭依依
主   編  國立編譯館
 

地   址  10644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1段179號
電   話  02-33225558
傳   真  02-33225598
網   址   http://www.nict.gov.tw
著作財產權人 國立編譯館
 

發 行 人  楊榮川
印 行 者  台灣書房出版有限公司
地   址  10670台北市和平東路2段339號4樓
電   話  02-27055066
傳   真  02-27056100
郵政劃撥 18813891
網   址   http://www.wunan.com.tw
電子郵件  tcp@wunan.com.tw
 

總 經 銷  朝日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地   址  台北縣中和市橋安街15巷1號7樓
電   話  02-22497714
傳   真  02-22498715
 
展/銷售處
顧   問  元貞聯合法律事務所 張澤平律師
 
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出版日期  2 0 0 9 年 1 0 月 初 版 一 刷
地址:10485台北市松江路209號一樓
TEL:02-2518-0207(代表號) 定   價  新台幣650元整
國家網路書店:http://www.govbooks.com.tw
GPN 1009802418 ISBN 978-986-6764-97-4
台中五南文化廣場 ◎本書受著作權法保護,請尊重著作權。欲利本書全部或部份內容者,
地址:40042台中市中區中山路6號  須徵求著作財產權人同意或書面授權,請洽國立編譯館。
TEL:04-22260330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FAX:04-22258234

或來電(02)2705-5066

Anda mungkin juga menyuk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