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a di halaman 1dari 4

第 2 卷第 3 期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 .

2  No.3
       
2000 年 9 月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Hunan Medical University Sept . 2000

 ①

迷离扑朔的《中藏经》
1 2
周一谋 , 严文广
(1.
湖南中医学院 , 湖南 长沙 410007 ;2 .
湖南人造板厂职工医院 , 湖南 长沙 410008)

[ 摘要]  《 中藏经》 为 古代中 医名 著之一 , 传 说系 华佗所 撰 , 实为 魏晋 南北 朝人 的伪 托之 作 。


全书共分三卷 , 上卷和中卷分列天地 、阴阳 、水火 、寒热 、脉 色 、脏 腑辨证等 49 论 , 下卷 专论方 药 , 载
有附方 68 首 。 本书在中医理论方面多 有发挥 , 在临 床各科 特别是 内科 、外 科 、妇 科及 方剂学 方面
颇具实用价值 , 在养生保健方面亦有精辟论述 , 是一 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中医学著作 。
[ 关键词]  华佗 ; 中藏经 ;
 中医理论 ; 方剂 ;
 养生
[ 中图分类号]  R -09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8-8229(2000)03-0075-04

Complicated and confusing 《Zhongzang Jing》


1 2
ZHOU Yi-mou , YAN Wen-guang
(1.Hunan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Changsha 410007 , China ;2 .The Hospital of Hunan Wood based
panel plant , Changsha 410008, China)

Abstract :《Zhongzang Jing》 , one of the famou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classics , was
actually written during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rather than by Hua Tuo .The book
is composed of three volumes .There are 49 essays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volumes , including
heaven and earth , yin and yang , water and fire , cold and heat , pulse and complexion , and
the differentiation of Zang-Fu symptoms .The third volume is about prescriptions and herbs ,
affiliated with 68 formulae .Furthur elaboration about the basic theory and health preservation
is one of the features in the book and it is effective in clinical practice especially in internal ,
surgical and gynecological medicine .
Key words:Hua Tuo ; Zhongzang Jing ;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formula ; health preservation

  《中藏经》 , 又名《华氏中藏经》 , 传说为华佗所撰 。 由于此书无论在中医理论或临床方


面均具有较高的价值 , 故国家卫生部在组织人力整理中医古籍时 , 曾将它列为中医十二大
经典著作之一 。

①[ 收稿日期]  2000-03-03
[ 作者简介]  周一谋(1934-), 男 , 湖南湘乡人 , 湖南中医学院医学史教授 , 主要从事医学史研究 。

75
关于《中藏经》的作者和成书年代 , 素有争议 , 历代学者仁智各见 。有个自称华佗外孙
的人 , 名叫邓处中 , 他在该书的序文中讲了一个神奇的故事 。据说华佗有一天饮酒之后去
游公宜山古洞 , 忽然听见洞中有人说话 , 正在讨论治病用药的方法 , 华佗驻足窃听 , 不觉惊
异入迷 , 于是纵身跳入洞中 , 只见两位老人身穿木皮衣 , 头戴草冠 , 状若仙人 。华佗快步走
上前去躬身下拜 , 恳求传授医术 。 两位老人微笑地指着洞的东边说 :
“石床上有一书函 , 子
自取之 , 速出吾居 , 勿示流俗 , 宜秘密之 。
”华佗遵嘱取书 , “回首已不见老人” , 便迅速离开
山洞 , 倏忽之间 ,“云奔雨泻 , 石洞摧塌” 。华佗取回医书一看 , 全是奇方妙术 , 经临床运用 ,
无不神效 。后来华佗被曹操处死 , 自称“余乃先生外孙”的邓处中便来到华佗卧室凭吊 , 梦
见华佗招呼他就坐 , 并且对他说 :
“《真藏经》真活人法也 , 子可取之 , 勿传非人 。”邓处中随
即从梦中醒来 , 便仔细寻检华佗旧物 , 果然“获石函一具 , 开之 , 得书一帙 , 乃《中藏经》也” 。
后人根据此序 , 便认为《中藏经》乃华佗所作 。 然而此种荒诞不稽的故事 , 显系邓处中所编
造 , 其目的不过是故意采用神秘化的手法能使该书广为流传而已 。
《中藏经》果真系华佗所撰吗 ? 清代学者孙星衍在《重校华氏中藏经序》中曾经指出 :
“此书文义古奥 , 似是六朝人所撰” 。又说 :
“邓处中之名不见书传 ……自言华佗外孙 , 称此
书因梦得于石函 , 莫可考也 。序末称甲寅秋九月序 , 古人亦无以干支纪岁不著岁字者 , 疑
其序伪作 。
”现今医学界大多同意孙星衍的这种看法 , 认为《中藏经》并非华佗所著 , 当为六
朝即南北朝人所撰 , 也有可能是华佗的弟子吴普 、樊阿及其后学者所编著 。 只因华佗医名
远震 , 故托名华佗所作 。 话又说回来 , 《中藏经》虽属伪托之作 , 却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其
中不排除可能继承了华佗的某些医疗经验和理论 。
《中藏经》计分上 、中 、下三卷 。 上卷和中卷共列四十九论 , 分论天地 、阴阳 、水火 、寒
热 、虚实 、脉色 、脏腑辨证 , 以及痹症 、痞症 、淋症 、痈疽 、疔疮等等 ;
下卷则专论方药 , 载有附
方 68 首 。 在中医理论方面 , 本书特别强调人与天地阴阳相适应 。 如说 :
“天地者 , 人之父
母也 , 阴阳者 , 人之根本也 , 未有不从天地阴阳者也 。 从者生 , 逆者死 。” ① 认为人不能离
开天地自然 , 就像子女不能离开父母一样 , 阴阳平衡则是维护人体健康的根本保证 。 人体
好比一个小天地 , 小天地必须顺从大天地 , 即人体必须顺从自然规律 , 绝不可违逆 , 顺从自
然规律则生 , 违抗自然规律必死 。该书又说 :
“人之动止 , 本乎天地 。 知人者有验于天 , 知
天者必有验于人 , 天合于人 , 人法于天 。 见天地逆从 , 则知人衰盛 。人有百病 , 病有百候 ,
皆天地阴阳逆从而生 。苟能穷乎此 , 如其神耳 。” ② 意思是说 , 人们从事生产 、生活等各种
活动 , 都与天地自然密切相关 。从人的生理病理可以推测天象变化 , 从天象变化又可验证
人体所产生的某种生理或病理现象 。只要懂得天地自然的变化规律 , 就可以测知人体的
强弱盛衰 。人体有百种疾病 , 每种疾病又有多种证候(症状), 每种证候(症状)
又有多种变
化 , 但是万变不离其宗 , 都不可能摆脱天地阴阳的变化规律 , 倘能通晓此种规律 , 则无论防

① 见《中藏经·寒热论》 。
② 见《中藏经·人法于天地论》 。

76
病或治病都可以达到神妙的境界 。
大凡人的起居作息应当根据阴阳变化的特点来安排 , 而每天的阴阳变化大致是这样
的:
“阳始于子前 , 末于午后 ;
阴始于午后 , 末于子前 。阴阳盛衰 , 各在其时 , 更始更末 , 无有
休息 , 人能从之亦智也 。” ① 意即每天从夜半子时(零时)到白昼中午(12 时)之间 , 阳气由
弱转强 , 不断旺盛 , 到正午达到高潮 。每天正午之后到夜半之时之前 , 阴气由弱转强 , 不断
旺盛 , 到夜半亥时之末达到高潮 。阳消则阴长 , 阴消则阳长 , 阴阳盛衰 , 各得其时 , 往来更
替 , 循环不已 。 人体上午阳气旺盛 , 精力充沛 , 凡艰巨复杂的事 , 最适宜于安排在上午办
理;
下午阳气渐衰 , 阴气渐盛 , 人的体力和精力相对较差 , 比较简单易办的事则适宜于安排
在下午办理 。这样做才是明智之举 , 办事效率就会高得多 。
《中藏经》非常重视生活方式不当所引起的疾病 , 例如说饮食不节与起居无常及思虑
色欲过度必然导致疾病 。该书指出 :
“饥饱无度则伤脾 , 思虑过度则伤心 , 色欲过度则伤
肾 , 起居过常则伤肝 , 喜怒悲愁过度则伤肺” 。② 诚然 , 饥饱过度特别是过于饱食肥甘及膏
粱厚味 , 非但损伤脾胃 , 还会引起肥胖症 、动脉硬化及糖尿病等种种疾病 ;
思虑过度则伤
心 , 古人认为“心之官则思” , 所以此处的伤心就是损伤大脑 。肾藏精 , 色欲过度损耗阴精 ,
因而损伤肾脏 。 起居无常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 , 使肝脏无法储藏营养 , 故曰起居无常则
伤肝 。至于喜怒悲愁则非但伤肺 , 同样会损伤其他脏器 。因此 , 该书一再要求人们注意调
理 , 并且指出 : ” ②此类有关养
“调神气 , 慎酒色 , 节起居 , 省思虑 , 薄滋味者 , 长生之大端也 。
生保健的论述 , 至今看来仍然是非常正确的 。
《中藏经》在论述各种病症时 , 特别强调疾病预防 。 比如痹症 , 系指风 、寒 、湿等邪气闭
阻躯体或脏腑经络所引起的疾病 , 最易发生关节或肌肉疼痛 、肿大和重着等一类疾患 。该
书将痹症分为风痹 、寒痹 、湿痹 、热痹 、气痹 、筋痹 、血痹 、肉痹等多种 , 然后一一陈述其具体
症状 , 并且分别指出其防治方法 。 书中指出 :
“气痹者 , 愁忧思喜怒过多 , 则气结于上 , 久而
” ③ 那么该怎样
不消则伤肺 ……留于上 , 则胸腹痹而不能食 , 注于下 , 则腰脚重而不能行 。
预防呢 ? “宜节忧思以养气 , 慎喜怒以全真 , 此最为良法也 。” ③“肉痹者 , 饮食不节 , 膏粱肥
美之所为也 。” ④ 肉痹又称肌痹 , 其临床表现为肌肉麻木或酸痛无力 , 困倦 , 汗出等 。 该怎
样防治呢 ? “宜节饮食以调其脏 , 常起居(即起居有规律)以安其脾 , 然后依经补泻 , 以求其
” ④再如筋痹 , 其临床表现为筋脉拘急 , 关节疼痛而难以屈伸 。 本书除了叫人们谨防
愈尔 。
风 、寒 、湿等邪气的侵袭之外 , 特别告诫不要大怒 , 因为大怒伤肝 , 而肝主筋 , 故最易形成筋
痹 。有的人在突然生气或大怒不已之时 , 每每出现全身抽搐 , 其道理就在于此 。还有骨
痹 , 主要症状为骨痛 、身重 , 有麻痹感 , 四肢沉重难举 。 该书在分析其病因时特别指出 :
“骨
痹者 , 乃嗜欲不节 , 伤于肾也” 。⑤ 以此劝导人们节制色欲 , 以便有效地预防骨痹症 。

① 见《中藏经·阴阳大要调神论》 。
② 见《中藏经·劳伤论》 。
③ 见《中藏经·论气痹》 。
④ 见《中藏经·论肉痹》 。
⑤ 见《中藏经·论骨痹》 。

77
疔疮乃中医外科常见病之一 , 往往发生在颜面及手足部位 , 坚硬而根深形小 , 其状如
钉 , 故名疔 。本病多因火热之毒蓄结所致 。病势发展迅速 , 如见疮顶突然黑陷 , 神志昏迷 ,
高热 , 恶心 , 呕吐之时 , 则称为疔毒走黄 , 此为险症 , 最易危及生命 。《中藏经》按疔的颜色
分为白疔 、赤疔 、黄疔 、黑疔 、青疔 , 统称为“五疔” 。 在总论其病因时指出 :
“五丁(疔)者 , 皆
” ① 认为安定
由喜怒忧思 , 冲冒寒热 , 恣饮醇酒 , 多嗜甘肥毒鱼醋酱 , 色欲过度之所为也 。
情志 , 防止外邪侵袭 , 控制饮食 , 节制饮酒和房室生活 , 则是预防本病的有效方法 。
对于“消渴之疾” , 本书亦有论述 。 所谓消渴病 , 系指饮多 、食多而人体反而消瘦 , 小便
中多出现尿糖 , 所以消渴病主要是指今天所说的糖尿病 。《中藏经》说 :
“消渴者 , 因冒风冲
热 , 饥饱失节 , 饮酒过量 , 嗜欲伤频 , 或饵金石 , 久而积成 , 使之然也 。” ② 其中除了冒风冲
热与本病无多大关系外 , 其他条都是招致消渴病即糖尿病的重要原因 。 人们只要根据这
些病因反其道而行之 , 即做到饮食结构合理 , 饥饱有度 , 控制饮酒 , 节制嗜欲 , 自然可以有
效地预防此病 。
淋症也是常见病 , 凡尿频 、尿急 、排尿障碍或涩痛 , 统称之为淋症 。淋症可分为石淋 、
气淋 、膏淋 、劳淋 、血淋等多种 , 《中藏经》统称为“诸淋” 。 并且指出 :
“诸淋与小便不利者 ,
皆由五脏不通 , 六腑不和 , 三焦痞涩 , 荣卫耗失 , 冒热饮酒 , 过醉入房 , 竭散精神 , 劳伤气血 ,
或因女色兴而败精不出 , 或因迷宠不已而真髓多输 , 或惊惶不次 , 或思虑未宁 , 或饥饱过
时 , 或奔驰才定 , 或隐忍大小便 , 或发泄久兴 , 或寒入膀胱 , 或暑中胞囊 。伤滋不慎 , 致起斯
疾 。” ③ 认为各种淋症皆因五脏六腑功能失调 , 卫气荣血瘀阻不畅而起 , 无不与饮食起居 、
思想情志 、房室生活 、动静劳逸乃至寒暑燥湿等各种因素密切相关 , 人们必须在日常生活
中针对各种致病因素谨慎地进行防护 。 在诸淋之中 , 尤以砂淋即石淋最为严重 , 给患者带
来的痛苦也最大 。该书写道 :
“砂淋者 , 脐腹中隐痛 , 小便难 , 其痛不可忍 , 须臾从小便中下
如砂石之类 , 有大如皂子 , 或赤或白 , 色泽不定 。 此由肾气弱而贪于女色 , 房而不泄 , 泄而
” ④这就是说 , 要想有效地防治砂淋及各种淋症 , 除
不止 , 虚伤真气 , 邪热渐强 , 结聚而成 。
了注意起居饮食 , 保证饮水充足 , 饥饱适度 , 劳逸结合 , 情志稳定之外 , 最重要的是合理安
排房室生活 , 千万不可放纵情欲 。 在行房过程中 , 既不可忍精不泄 , 又不可滥施泄泻 , 过分
竭耗阴精有害 , 败精不出亦有害 。 因此 , 科学地 、有节制地安排房事 , 这对于预防诸淋乃至
其他疾病来说 , 都是至关重要的 。
《中藏经》下卷所列 68 方 , 大部分是治疗内科疾病的 , 也有治疗外科及妇科疾病的方
剂 。其中有的方剂如地黄煎 、三黄圆(丸)等 , 一直被后世临床医生广为运用 。 此外 , 书中
还有少数延年益寿方 , 亦可供重视养生保健者参考 。

① 见《中藏经·论五丁》 。
② 见《中藏经·论水肿脉证生死候》 。
③ 见《中藏经·论诸淋及小便不利》 。

78

Anda mungkin juga menyukai